返回第 32 章(第2/4页)  形意游侠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可邻居说,前几日孙大魁已带着妻小逃往乡间去了。原来那护卫孙大魁就是那日偷听方士桩、王芗斋等人谈话的那个脸上有黑痣的家伙。

    到哪里去找这些盗匪呢?王芗斋苦思苦想,最后决定到附近乡间走一遭,他听说近日绍兴有盛大灯会,心想热闹的地方可能容易找到这些盗匪的踪迹,便与方士桩带了侦稽队前去观看。

    他们纵马来到绍兴,但见小桥流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水木清华,山川映发,人家尽枕河。他们驰马经过兰亭、鹅池;鹅池旁有一鹅字碑亭,“鹅”字铁划银铯,势如风云。过鹅池,经三曲石桥,溪水蜿蜓而下,到达流觞亭,亭西有一座乾隆的御碑亭,碑高三丈。王芗斋是喜爱诗文之人,他停下马,但见乾隆手书《兰亭即事诗》,诗云:

    向慕山yīn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

    风华自昔称佳池,觞咏于今纪盛名。

    竹在春烟偏澹dàng,花迟禊日尚荣。

    临池留得龙跳去,聚讼千秋不易平。

    流觞亭之北便是右军祠,祠前巨樟参天蔽日,祠前厅前有一墨池,相传为王羲之洗笔砚之处。右军祠正中,有一幅王右军受鹅构想图,两则悬挂一副对联,曰:“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

    王芗斋再一看方士桩等人骑马已远,立即拍马追去。

    到达绍兴镇,已是晚上,此时正是旧历年后第一个月圆夜,又称元夜,乡人正在闹花灯,正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大街内有五座门,鳌山手架,高一十二丈,阔三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长二十四丈,两下用金龙缠住。每一只龙口里点一盏灯,谓之双龙衔照;中间有一个牌,金书八字:“花海彩山”、“与民同乐”。彩山甚是华丽,梨园奏雅和之音,乐府进婆娑之舞。自庄逵以至穷檐曲巷,无不灯、无不棚者。棚以二竿竹搭个桥,中横一灯,挂一个雪灯,六个灯球。巷口视巷内,复选堆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

    几个人走到一个十字街口,只见有一木棚,挂一盏大灯笼,止书“呆灯”二院。无数彩灯上或写着《四书》、《千家诗》故事,或写灯谜。小街曲巷,鼓吹弹唱,施放烟火,挤挤杂杂,满街珠翠游村女。有一对《红楼梦十二金钗》花篮灯,画面上十二个工笔仕女,富丽秀逸,令人叫绝,还有一种推车灯,车上有活人扮的十位古代美女:褒姒、姐已、西施、文姜、貂蝉、赵飞燕、王昭君、杨贵妃、蔡文姬、香妃……一个个多情娇媚,风姿绰约。

    这时,方士桩指着河面道:“芗斋,你瞧,龙灯!”王芗斋望去,只见河面上有一条长约二米的木板上扎上各色花灯,两头钻洞,用木杆chā入,前后连接起来,简直像桥,灯会之夜,几百座“桥”连在一起,绵延数里,犹如一条色彩斑斓的火龙。灯光透过红纱,金碧辉煌,璀璨夺目。

    这时,方士桩又叫道:“芗斋,你瞧,踩高跷!”

    王芗斋扭头一瞧,只见街中涌出一伙人,旗伞鲜明,仪仗整齐,十几个脚踩二尺多高的木杆摇摇摆摆地走了过来。他们都身着戏衣,戴着高帽和面具,扮演着各种各样的鬼,有一个人扮演钟馗,手中挥剑,敖敖直叫。

    王芗斋看到这情景,忽然想起方士桩讲的吕家闹鬼的情形。

    第39章 辞西湖士桩授三艺 过江峡狂风遇慕樵

    王芗斋想:这些人会不会是杀人劫财的盗匪呢?护卫孙大魁在不在其中呢?王芗斋急中生智,他快步来到踩高跷的队伍前,躲在人群中大咕:“大魁!今天夜里还去武林门吕琳家重演活鬼出现吗?”王芗斋叫嚷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十几个人中没有孙大魁,他们必然不会介意;如果有,他们就是真正的凶手。谁想到,这十几个人一听王芗斋的话都很惊恐,两眼左瞧右看,像是要逃走的样子。那个扮钟馗的人正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