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 哪寻一心人(第1/2页)  岁月流过金沙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湖边,有两辆马车,已经停了一段时间。

    经年相见的两人,一个目光微有些躲闪,一个大胆的直视,赵祈问:“想不想我?”

    “不想。”

    赵祈低低的又问:“卿卿,我梦到你了,那么,你梦到我没有?”

    “没有。”

    赵祈呵呵一笑,笑意直达眼底,“果然长大了些。”

    自然长大了些,两个人就不能不管不顾的腻在一起,就算腻在一起时,也间隔了稍许的距离,那个苏月口中不过吃的好些,穿的好些显得风雅俊秀的少年,已然成为一个历练过的男子,他面目稍黑脸盘清瘦,一双眸子炯炯发亮的道:你还记得我背的那首诗吗?

    嗯。

    苏月便静静的听他背出来: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这次我去了不少的地方,借机游览了一下名山大川,到时,选一处风景好的地方做为封地,你便随我一道离开此地,虽是故乡亲友不可轻易得见,但是,我们在一起也就不孤单了。”

    苏月没有吭声,她只是望着湖边的那只正向他们靠拢的小船,忆起那个人蜻蜓点水的身影,这个世间,怎容的一个杀手有情感,这个世间,怎容的她生出牵绊不舍的心,那些千百年来的规距都是如此,哪怕只隔着一层宫墙,你只能在宫殿里对镜自怜,而你的亲人只能在宫墙之外默默垂泪,何况只是离开金陵,离开这个生它养它的故乡,于是,苏月轻轻的嗯了一下,道:“一切依君如言。”

    突然,林间传来一阵清朗的笑声,笑声里行来两个青年,一人高声唤道:“国难当前,岂能只顾儿女私情,”一人随口讥道:“他一向如此,只顾私情。”

    来人正是胡飞扬和李蒙。

    如今,胡飞扬由宁王举荐,一跃成为禁卫军三等侍卫,混的风声水起,禁卫军里很有一帮好兄弟,而李蒙过的郁郁不得志,他武不及胡飞扬,文章工整文彩新奇却十分有限,据称在翰林院深受一干人等的排挤。翰林院可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且不说唐诗宋词达到如何璀璨夺目的境界,就是真宗自身就是一个名满天下的诗人,一般人等真不敢随便卖弄,他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已是学子们烩炙人囗的励志座右铭,想来是古往今来的帝王之中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第一人也。

    可事实远非如此简单,那一次,赵祈买了一幅画,画中之人正是怀抱琵吧的昭君,苏月一瞧拍手笑道:“画中真有颜如玉,画中真有黄金屋。纵使千金换一笑,回首哪寻一心人?”。两人孩童兴起,由赵祈执笔苏月研墨随意写在画的右侧,后一日真宗路过偶见,真宗站在案几之侧默然无语良久,一首打油诗用了四个典故,分别是昭君出塞、金屋藏娇、烽火戏诸侯、还有卓文君的白头吟,只为了说明一点,没有爱情的神话只有现实的悲剧,从帝王到民间皆是如此,旁边的小德子吓的冷汗连连,真宗脸阴郁了很久却无怒色,长叹一口气对旁边一人道:“祈儿,太消极了,既有了伴读,该好好专心读书才是。拿笔来,改了。”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此后,学堂的气氛自动好了一倍不止,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只要一想到,未来的千钟粟、黄金屋、多如簇、颜如玉,别说六经,就是八经也要好好读呀,因此由上及下掀起了一波学习文化的热潮,反应在社会上就是多了一批爱好学习的文人,少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