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9 章(第1/4页)  无法呼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几年来从没见过这么残忍的凶手。凶手还在被害人的后背上写下一个古怪的字,只能在《康熙词典》里查得到。被害人的贵重财物均被洗劫一空。全市一时间陷进一种莫明的恐怖之中,女人们人人自危。

    案件回放四:7月5日,古井区某住宅顶楼又发生一起入室抢劫、强jiān、杀人案,被害人系单身年轻女人,“当时的情景真是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位负责案件调查的警官这样告诉记者,“被害人身体上有多处刀伤,有一把刀chā在被害人的颈部,而被害人的下身和后背布满了罪犯近乎变态的伤害痕迹……”犯罪嫌疑人还将被害人家里的一些贵重财物洗劫一空。

    罪证锁定 嫌犯被抓

    当案件侦破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份在犯罪嫌疑人作案现场提取的DNA经过鉴定后,结论一旦明确了,无疑给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提供了可靠的参照,终于让案犯现出了原形。无业人员曲宝源现年四十岁,因为盗窃等犯罪被劳动教养过两次,并判处过有期徒刑9年,他向警方jiāo代自己的犯罪的经过说:“我本来是想到她家偷东西的,但是我在她家发现她在睡觉,于是……”于是曲某yù行不轨,可是被惊醒的被害人拼命反抗,于是曲某就用用铁斧将其砍昏,趁被害人昏迷之机将其强jiān。

    据警方介绍,曲宝源曾经有过两次婚史,在其判刑服刑期间,其前妻与该曲离婚,不愿离婚的曲宝源遭受这场突然的变故后大病一场,这件事不能不使他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最终造成他心理上的变态。

    曲某的作案动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难道真的像他本人所说的那样只是为了盗窃财物吗?他在每次作案前都曾做过什么准备?为什么专爬顶楼专找漂亮的单身女人?案件背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本报将继续披露案件侦破的详细过程,请读者密切注意本报的后续报道。

    赵小薇看完后,莫明其妙地瞅着杨明:

    “我看这文章只是没有你写得好,别的也看不出啥毛病呀?你是不是因为没让你写你就有气呀?”

    “谢谢你这么看得起我!新闻的生命力是真实,他有多处明显的杜撰,他说的强jiān、洗劫贵重财物纯系想象,他连警方的新闻发布会都没参加,谁跟他亲口说话来?更加重要的是,对于这样的变态凶手,你怎么轻易就敢认定他前妻跟他离婚是他变态的原因呢?你有证据吗?你有心理学家的分析吗?你这样信口开河却让他的前妻去承受怎样的压力呢?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如果人家控告你呢?再说,我们的记者也太麻木了,你既然说他被判了九年刑,一个女人领着孩子自己过,那么容易吗?她也是没办法,她也是不得不离,可是你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她,她离婚有什么不对?”

    “我还是没明白,他既然变态,肯定是受了刺激,既然他不愿意离婚,肯定离婚会给他刺激,即使这么推定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种人今天的罪恶你怎么说都不过分,你可以说他罪恶滔天、死有余辜、罪该万死,他肯定是犯了死罪。但是,他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他也是从孩子的时候走过来的吗,如果回头去看这个过程,我们就不能不承认,任何罪犯都是由社会造成的,社会可以不承担他现在犯下的罪恶,但是社会却不能不检讨,否则,这样的罪犯照样会层出不穷。你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是怎么说的?”

    杨明打开自己的电脑:

    “她说,‘你要真正想研究预防这类人的犯罪心理,那我就要告诉社会,抓孩子小时候的抚养教育方式,这个抚养方式应该是决定人xìng格很关键的东西,而xìng格发展是决定他后来出现这些行为的重要因素。很多人认为,黄勇犯罪就是因为看了个暴力片子,其实搞心理学的知道,暴力片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