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朝鲜攻略(第1/2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朱允炆再下圣旨,令俞通渊为大同总兵,宋瑄为绥远都司,任命耿璇为征北将军,主持绥远和大同防务,江都公主则留在北平,照顾两岁的儿子耿诚。

    这样朱允炆的三个伴读都做到了都司级别的高官,吴升为辽东都司、郭钥为河北都司、宋瑄为绥远都司。由于宋瑄的父亲宋晟为甘肃总兵,主持西北防务,为安全计,朱允炆将耿璇放在绥远,防止瓦剌东侵。另外一旦辽东陷入胶着状态,徐辉祖和耿璇可以两路出击,威胁蒙古军后路。

    至于昨晚和耿璇的谈话,纯属一种敲打,耿璇最近有些得意忘形了,作为烈国公耿炳文的长子、平叛三功臣之一、皇帝储君时的伴读,以及皇帝的亲妹夫,在京城属于炙手可热的人物,所以找其办事、钻营的人不少,尤其是李景隆、徐增寿等人,他们虽然平时不在京中,但回京述职时都会到耿璇的驸马府走动,平时其家眷也经常去拜见公主,礼尚往来,交情越发的深厚。

    耿璇并不知道他们的用意,但日久之下,交情日深,偶尔也会为他们讲几句好话。这引起了朱允炆的警觉,立刻命令调查司进行调查,当明白事情的缘由后,朱允炆就提点了一下他,他还是希望能够和耿璇善始善终,不想搞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退一万步说,也要考虑一下妹妹的感受。

    但耿璇却吓的不轻,第二天领旨后连家都没回,就去上任了。惹得江都公主亲自进宫,面见朱允炆,好一顿埋怨,朱允炆哭笑不得,安慰了一下妹妹,让她不用担心。

    江都公主回去后,给耿璇写了一封信,耿璇这才长出一口气,安心处置边防事务。

    至于李景隆等人,朱允炆还没有想好怎么处置。攻陷北平时,朝廷缴获了大量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都落在了调查司千户手中,徐辉祖也没有意见,他压根就不想沾染这些事情。之后这些文件被秘密运来京师,经过王度的检查,发现了这些人的通敌证据,但朱允炆考虑再三,没有立即处理。因为一旦大肆抓捕,就会让朝廷人人人自危,甚至后世会有人说,燕王比自己更得人心。

    所以他做了冷处理,将这些人或解除实职,或远派边疆,逐步收回其手中的权力,降低其在朝中的影响,再逐步处理他们。现在看来这些人也不傻,都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所以就拼命和新贵如平安、盛庸、耿璇等人套近乎,但平安、盛庸两人都很小心,只有耿璇处理的不太好。m.22ff.

    “恩,好的。”盛庸走到地图前,让所有的人靠过来,道:“刚才梅将军介绍的已经比较全面了,朝鲜的地形狭长,易守难攻,如果长驱直入,又容易有粮食供应的问题。但它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抵挡来自海上的进攻,这方面是我军的优势。本将军打算采取唐时灭百济,两路夹击,水陆并进的策略,可操必胜。”

    “但我军的兵力并不占优势,我军除了驻守平壤和安北城的军队外,只有十万可以调动,其中水师两万,陆师八万,而朝鲜军则有二十余万,而且据情报显示,朝鲜的李芳远已经率军进驻黄海道的海州,堵住了我军的东进之路,逼迫我军与之决战。”

    “罗将军,汉江的航道能够清理出来吗?”

    “不太容易,李芳远非常狡猾,不仅在江上拉上铁链,还在浅水处钉上了木桩,甚至在中心主航道处布置了沉船,让我军的战船无法行驶。”

    “铁索倒容易解决,沉船和木桩却很难处理,现在还不知道李芳远到底布置了多少沉船和木桩,所以时间没法评估。”

    “那李芳远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件事情的?”

    “他是从去年开始做的,主要选择在枯水期作业,大概花了六个月、半年的时间。”

    “那好,本将军给你一个月时间,必须清理出航道,将战船开到汉城城下,能做到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