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耿炳文一定是死了(第1/2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待圣旨发下去以后,黄子澄等人也赶到了。

    朱允炆让王度将情况介绍了一下,然后让他们看看耿炳文的奏折和近期的军报,经过讨论,大家都一致认为暴昭出事了。

    反应最大的是黄子澄,他大声道:“皇上,暴大人肯定已经被燕逆杀害了,如今燕逆竟然杀害朝廷钦差,而且是赦免其谋反罪的钦差,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其反心已决,朝廷不应该再抱有任何幻想。臣以为,应该立刻命令耿炳文取消谈判,调动大军北上,直捣北平,平灭叛乱。”

    “可是,”解缙却不这么看:“黄大人,如今北平附近除了朝廷的军队和叛军外,还有很多乱军,也可能是这些乱军攻击了暴大人。”

    “这不可能,”黄子澄一挥手道:“解学士,暴大人的护卫有五百骑兵,迄今为止一点消息都没有,说明无一漏网,而在平原上能够全歼五百骑兵的势力,只可能是叛军。你所说的乱军根本没有这样的力量,而且他们只不过为了求财,何必斩尽杀绝,一个不留吗?再说暴大人必然带了钦差依仗,他们敢攻击钦差吗?”

    “这个,”解缙语塞,过了一会儿,点点头:“看来真的是叛军所为,”他转过头来,道:“皇上,既然叛军杀了暴大人,那么其谈判就是缓兵之计,目的是争取时间,应该立刻传令长兴侯取消谈判,挥军平叛。”

    黄子澄却还不罢休,道:“皇上,臣以为耿炳文已经昏聩,竟然相信燕王愿降,还郑重其事的谈判,而且臣以为其所为已经越权,平燕大将军只有作战的权力,没有谈判赦免的权力。所以臣以为朝廷应该换将,以免贻误战机,空费时日。”

    “臣反对,”解缙似乎和黄子澄扛上了:“臣以为朝廷既然将平燕之事托付耿大将军,那么或作战,或招降都是其权限范围之内的事情,朝廷既然授权,就应该相信大将军。”

    “臣赞同黄大人的意见。”“臣赞同谢学士的意见”

    众人很快就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朱允炆气的一拍桌子,“啪”的一声震动所有人,他们立刻回过神来,向皇帝检讨自己君前失仪之罪。m.oqugeco m

    朱允炆却恍然大悟,他记得历史上的耿炳文在靖难期间的表现完全可以用白痴来形容,敌人都造反一个月了,其部下却还在过中秋,最后被偷袭导致全军覆没;得到朱棣要进攻的消息,就立刻将滹沱河南岸的军队调到北岸,造成军队的混乱,被朱棣轻而易举的击溃,而且除了耿炳文外,几乎全部的将领都被抓了;更让人奇怪的是,耿炳文兵败后四天李景隆就赶到了,说明朝廷在其兵败前就预判出来了,所以才会派人来接替,考虑到真定与南京的距离,李景隆应该是日夜兼程赶过去的,而且不可能单身前去,必然是带着军队的,这样花费的时间就会更长。

    最后即使将滹沱河南岸的军队被调,作为百战宿将,也不应该造成混乱,因为他应该明白,混乱的军队是无法作战的;而且燕军造反也不是一天了,将一部分军队留在南岸肯定是有原因的,必然考虑了燕军进攻的可能。怎么会一听到朱棣进攻的消息,就仓促调兵呢?

    朱允炆忽然想起来曾经有人分析说耿炳文死在真定了,靖难的真实情况都被朱棣改过了。想到这里,不由的懊恼的拍了一下桌子,唉,自己以为耿炳文是过于大意才被偷袭,所以严令其加强戒备,没想到这个老将军却搞出了这么一出。

    现在他对耿炳文的生还也不抱希望了,耿炳文必然和其他将领一起遇难了,否则他即使被撤职,也不可能在后续的历史中一点声音都没有。尤其是李景隆葬送了百万大军之后,就是再傻的人,也知道耿炳文是要比李景隆强的,当燕军过江时,前世的自己必然会启用耿炳文,但耿炳文却没有出现,这说明耿炳文一定是死在真定了。

    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