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心知肚明(第1/2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放代王回大同与恢复王弼爵位的决定,是王度建议的,同时也是朱允炆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是,支持他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朝臣认为代王属臣刺驾之事尚未查清,代王起码有失察之罪,应该交由宗人府、三法司裁决,皇帝不应该一句话就放走了,有姑息养奸之嫌。此事引起了吏部左侍郎暴昭的不满,上奏折指责朱允炆黑白不分;另外恢复王弼爵位也让人觉得皇帝有赏罚不明之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也对此进行了弹劾。

    总之,朱允炆的举动让朝臣很失望,但是却赢得了藩王和勋贵的赞赏,藩王纷纷上书表示对代王回藩的支持,而朝廷勋贵也为王弼之事与朝臣展开了辩论。

    不过这些,朱允炆都不关注,因为他做这两件事情,都有其特殊目的,只是不足为外人道而已。

    王弼最开始以为必死无疑,当得知惩罚是剥夺爵位时,松了一口气,有些庆幸;可没过多久,又觉得委屈,百战得来的爵位就因为一次失败就没有了?所以当朱元璋的死讯传到大宁时,王弼心中松了一口气,自己总算活了下来。新皇登基,放眼北方,没有比他资格更老的将军了,如同失去了束缚的老虎,顾盼生姿。今日朱允炆派人传旨,恢复其定远侯爵位,给予伯爵世袭劵,他高兴之余,却也有些遗憾和不满。

    为更好的对天下的情况摸底,朱允炆对全国各布政使司派出监察御史,巡视各地的水旱情况,检查各地常平仓的储备情况,对一些欺上瞒下的官员进行罢黜,对一些忠心办事、体民疾苦的官员予以提拔。同时派五军都督府、兵部、都察院联合到各地卫所检查士兵的生存状况以及逃兵情况,令协调解决此类问题,切实保障边疆士兵的生活。

    为开发辽东,朱允炆任命辽东马场牧监正高巍为安抚使,巡视辽东都司以北的土地、民情,辽东都司指挥使耿璇派军队保护。

    瞿能养好伤之后,被安排到河南都司担任指挥使,原太孙左卫指挥使张伦任其副手,任指挥同知。瞿能和盛庸组成了京师的外围防线,这也是朱允炆以防万一的做法,他希望一旦有事,他们能把燕王朱棣挡在黄河以北,只要拖下去,朱棣必败无疑,毕竟根据洪武二十六年的统计,北平都司人口不足两百万人,十抽一也不过是二十多万,且粮食不足,无法久战。这是朱棣最大的劣势。

    同时朱允炆调整了北平都指挥使和北平布政使,首先朱允炆让朝臣举荐,朝臣举荐工部侍郎张昺任北平布政使,河南都指挥佥事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福建都指挥佥事张信调任北平都指挥佥事。朱允炆看了这几个名字,久久不语,他知道这个张信,是告密燕王的第一号叛贼,不能用。张昺只是一介文官,如何能是燕王的对手呢?谢贵这个人他也不了解,估计也不是燕王的对手。m.woquge.

    “再加上山西行都司的陈瑄,朝廷已经对北平形成了三面包围。近日,盛庸、瞿能分任山东、河南都指挥使,朝廷针对北平的防线已经构筑完成。”

    “目前,朝廷对王爷已经提防万分,末将建议要尽快起事,拖得越久越麻烦。”

    “一旦朝廷先下手为强,令辽东兵入山海关,控制永平;大同军南下,控制居庸关;加上直沽城,我军即使有千军万马也腾挪不开,那时就大势去矣。”

    听了张玉的话,朱棣脸色微微抽动,却没什么表示,等张玉说完之后,他微微点头,然后转向道衍,道:“大师,您有何看法?”

    道衍睁开眼睛,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王爷,张将军所言甚是,还望王爷早下决心。”

    “可是,建文并没有任何可指摘之处,他将代王放回,安定了许多藩王之心,恢复了王弼的爵位,就拉拢了勋贵,加之重用勋贵子弟,轻徭薄赋,甚得民心、军心啊。我北平军兵不过十余万,还不一定都会跟随本王,如何能赢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