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建忠烈园(第2/3页)  明朝大御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阵亡抚恤,此外还有伤残抚恤。发给一次性伤残抚恤费20两银子,每月还补助五斗米伤残费。

    这次日照卫的兵士,阵亡的就有三百多人,每家都发给了抚恤费。还有受伤的三百多人,其中三分之二通过治疗不会留下后遗症,余下的约一百人,就是治好了也是个残废,只能退役了。对于受伤残废的人,除伤残抚恤外,同样每月有几斗米的补助,并会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当夏远领着日照卫的军官们,将抚恤费和伤残费,一家一家地发给那些家属时,那些女人和老人,都是痛哭下跪,感谢夏大人的仁慈。旁边众人也是看得感动,心想为夏远卖命就是值得。

    天主教在夏远离开的这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儿子、丈夫平安回来的,家里人都会在胸前划着十字,口呼上帝保佑。家里有人战死的,家人则会哭着说愿指引他早日上天堂。

    两天以后,在日照卫西郊外,一座忠烈园建造完毕,那里埋着在济州牺牲的日照卫将士。陵园建成伊始,夏远就定下规矩,以后但凡日照卫的将士战死了,统统都要埋葬到此处。由指挥使带领各级官员,年年祭扫一次,以示不忘先烈。

    祭祀仪式由钱文宇主持,仪式开始之后,夏远与日照卫各级军官一身缟素,神情悲痛地站在陵园正中心的一根汉白玉长碑前。此碑名为日照烈士纪念碑,碑座两侧的小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牺牲时间和地点

    “祭祀开始~~”钱文宇朗声道:“向殉国烈士鞠躬行礼!”

    哗~~众人齐刷刷地弯下了腰,杜兰特、塞纳克和路维特等欧洲人则是脱下帽子,低头行礼

    “再鞠躬!”

    “三鞠躬!”

    慢慢的,人群中传出了啜泣声,慢慢汇集成了一片。

    士兵们开始朝墓穴里填土了,亲手埋葬那些昔日朝夕相处的同伴,苍凉的哀乐响起,不说旁边那些披麻带孝的遗孀们控制不住自己情绪,个个悲痛万分地跪地痛哭,就是那些围观的人群,也是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不知是谁第一个开始唱此歌,此歌这是戚继光所作的《凯歌》,本来是戚继光酒后即兴所作,后来随着戚家军南征北战而传遍大明各地。只要是军人,就没有不会唱的,俨然成为大明朝各地军队的军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令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夏远也情不自禁地开始高声歌唱,越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高声歌唱。雄壮的歌声慢慢汇聚成一片,远远向天外传去。

    葬礼之后,夏远发表了鼓舞人心的“化悲痛为力量”的演说,短暂的悲痛之后,日照卫的各个生产部门立刻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眼下,日照卫各个作坊里都采用分组合作的流水作业法,一组专门锻造枪管与钻膛,一组专门制扳机等其它部位,一组人最后组装。大家都专心地做自己的事。这样一来,将效率提升了不少,残次率也大大降低。

    还有铁甲,无非是在板甲和鳞甲上取舍。经过仔细考虑,夏远决定让大部分主力士兵穿板甲。板甲的好处是生产起来方便,做个模范,用风力风车冲压就可以成型,适合大量装备,又有极佳的防护效果。另外,为了将来去东北和鞑子交战,夏远的作坊里也同时生产大量胖袄棉甲。这种鳞甲既保暖,又对弓箭有良好的防御效果。

    最后是战马问题,上次从马贼那里缴获三百多匹战马。战马一天吃地粮食草料,等于是二三千人的消耗量。就算日照卫粮食大丰收,紫花苜蓿等青饲料众多,这么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