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重贵的父亲石敬儒早死,他的伯父石敬瑭非常疼爱这个可怜的孩子,一直当儿子养在身边。石重贵性格比较沉稳,但肚子里没多少干货,有次伯父让人教石重贵读《礼记》,石重贵听的着不耐烦,便叫道:“别读了,这根本不是我们石家人应该学的。”由于石敬瑭的几个成年儿子都不在人世,小儿子又不懂事,就放石重贵出来多历练历练,也独立处理过一些事情,得到石敬瑭的肯定。但毕竟他不是儿子,石敬瑭死时让冯道等人顾命,并没有把位子传给石重贵。
而接受顾命的冯道想的和石敬瑭完全不一样:石重睿是个小娃娃,拉屎撒尿都要有侍侯,能治得了天下?即使石重睿能在乱世中多做几年皇帝,等他长大后自己还不知道在不在,拥立之功要等到十几年才能可能收到利息,这样的傻事不干也好。冯道看上了石重贵,便向景延广征求意见。景延广比冯道还猴急,想到一块去了,当然同意。二人便联络其他朝中重臣,背弃了石敬瑭的临终嘱托,把石重睿晾在了一边,拥立二十八岁的石重贵做大晋皇帝。
石重贵才能一般,比他伯父强不了多少,但有一样却是石敬瑭远远不及的,就是石重贵对契丹的态度问题。石重贵对伯父当耶律德光的儿子早就不齿,觉得太丢人,耶律德光只比自己大十岁,却成了自己的祖父,不知道惹过多少人暗中笑骂。石重贵称帝之后第一件事就要撇清和契丹乱七八糟的关系。但朝中对此有争议,景延广建议石重贵只向契丹称孙不称臣,而枢密使李崧说:“先帝向契丹屈膝是为了国家社稷和黎民百姓,没什么丢人的。陛下这样做万一惹恼了契丹人,大军南下,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石重贵主意早就拿定了,不听李崧的“金玉良言”,遣使去契丹,只称孙而不称臣。耶律德光气的大骂石重贵,写信痛责,主事的景延广自恃文武全才,根本不把耶律德光当人物,回信威胁了他几句。
耶律德光已经习惯了石敬瑭对他奴颜卑膝,也吃惯用惯了中原的东西,石重贵这一翻脸,就意味着以后别想再吃白食了。契丹的卢龙节度使赵延寿早就恨透了石家人,就劝说耶律德光给不识相的石重贵点颜色看看。当然赵延寿是出于私心,他想让耶律德光出兵灭了石重贵,然后自己取代石家的当契丹的儿皇帝。
契丹要南下的消息传到了汴梁,石重贵问景延广该如何应对?景延广是个主战派,坚定了石重贵的抗战决心。
开运元年春,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派赵延寿率马步军五万南下攻晋,平卢节度使杨光远也公然造反,在青州一带闹事,从侧翼声援契丹军。契丹军由于有了燕云十六州,居高临下,进入中原如趟平地一般。石敬瑭当初割让战略险隘为了求一时之快,现在终于搬起了石头,砸到了石重贵的脚上。契丹军攻打贝州,没几天耶律德光怕赵延寿草包坏事,便亲自前来指挥攻城。守城的是当初在云州给过耶律德光好脸看的吴峦,旧恨涌上心头,耶律德光传令三军,要活捉吴峦。不过吴峦也是个猛将,契丹军数次攻城,都被晋军都打了回去。耶律德光无计可施,正巧贝州城中有一个贪生怕死的败类叫邵珂,私开城门放进契丹大军。耶律德光率军冲进城中,两军一顿混战。晋军人少,多数战死,吴峦不想被俘受辱,跳井殉国。
石重贵对此早有准备,决定御驾亲征。当石重贵来到澶渊时,契丹军已经攻下了邺都,耶律德光同时派遣的西路军在太原被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给败退了,领头的卫王耶律宛狼狈窜回契丹。太原大捷,晋军士气自然大振,契丹军在戚城围困晋军高行周c符彦卿部,形势岌岌可危,高行周派人突围到澶州向石重贵求救。
石重贵前去解救高行周,晋军在戚城打败契丹人,救出高行周等人,又借着气势和契丹在马家口大打一场。契丹军人多势众,河边还有几十船的生力军,但滑州节度使李守贞率敢死队冲入契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