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 开闽(第2/3页)  龙凤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除了士兵外,还有士兵们的家眷。王审知三兄弟自然也在队伍之中,随从的家人还有老母亲董氏,以及同族兄弟王彦复。当时,王审知大约十九岁,大哥王潮大约三十七岁,二哥王审邽大约二十三岁,而同族兄弟王彦复比大哥王潮小,比二哥王审邽大。

    竟然王审知三兄弟是跟随着王绪来到闽地的,那么王绪才是这支队伍的老大,为什么开闽之王不是王绪,而是王审知三兄弟呢?这其中必然发生了兵变夺权的事情,而这个队伍中有能力替代王绪的人,也就只有王审知的大哥王潮了。

    说到这个,不得不再聊一聊王绪这个人。之前说过,王绪原本是个屠夫,这个人不仅脾气暴戾,而且生性多疑,军中的将士多少都与他有过不愉快的摩擦。当王绪把队伍带领到安全的闽地——漳浦之后,便下了一道军令,要求士兵把家眷们全部留下,只有战斗人员才能继续行军侦察,否则一律杀掉家眷。

    然而,王审知三兄弟的母亲董氏病重,于是他们悄悄把母亲带在了身边一起随军行进。这事没能瞒住所有人的眼睛,很快王绪也知道了。王绪大发脾气,叫来了王审知三兄弟,当众训斥了一番,还说要军法处置,杀掉董氏。王审知三兄弟则宁愿自己去死,也不能看到母亲受伤害。幸好在将士们的求情下,最终谁也没杀。但董老太太原本就病得不轻,再加上这场惊吓,随后不久就去世了。

    之后,王绪担心王审知兄弟三人怀恨在心,便想寻找借口杀掉他们。闽地术士横行,恰恰王绪的身边就有一位。那术士猜到了王绪的心思,便在一旁煽风点火,说军队中有王者之气,但这个王者并非王绪,暗指王审知的大哥王潮。此前,王潮就把母亲的病逝归咎于王绪的不通情理,一直耿耿于怀。当术士的话传到王潮的耳朵里时,他当即开始酝酿杀机。

    几天后,队伍行军至泉州南安的一片竹林时,王潮发动了竹林兵变。当时,王潮带领几个亲信将士埋伏在了队伍的前面,等王绪骑着马走过来的时候,突然抄着家伙冲了出来。毫无防备的王绪很快束手就擒,被捆成了一个粽子。

    兵变成功以后,大家都不好意思出来当带头大哥,于是有了竹林拜剑这个典故。即在地上插了一把剑,所有人逐一上前跪拜,不管是谁,如果跪拜的时候,地上的剑能够颤动三下,大家就一致同意,让他做老大。轮到王审知跪拜的时候,那把剑不但动了不只三下,干脆就掉在地上了。大家认为这是天意,就一齐请王审知坐上老大的位置。王审知那一年二十三岁,还是个嫩茄子,主动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了大哥王潮,自己担任副手。

    王潮成为这支队伍的统帅之后,开始解决何去何从的问题:这支队伍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就在这时,一个名叫张延鲁的人到来为王潮指明了方向。这个张延鲁,祖籍也是固始县,和王审知三兄弟是老乡。

    那么,老乡张延鲁究竟送来了怎样的一条出路呢?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张延鲁是个干什么的。张延鲁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的后代。张延鲁的祖父隐居在浙江,而他的父亲则在浙江和福建一带经商。张延鲁徙居在泉州南安,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终于成为泉州巨贾富绅。

    竟然张延鲁是个大富豪,那么他亲自主动找上门来见王潮,想必一定不是单枪匹马,两手空空。没错,当时的张延鲁是带着一队人马,赶着牛,挑着酒,俨然是来犒劳和慰问军队的。和王潮客气寒暄一番之后,张延鲁说明了来意:泉州刺史既贪婪又残暴,我们泉州人深受其害,听说王将军治军有法,将军的部队纪律严明,对地方秋毫无犯。不如将军就来抢占泉州,做我们的主人吧。

    王潮听后,立即挥师围攻泉州,廖彦若坚守抵抗,双方相持一年多。第二年八月,王潮率部攻破泉州城,杀死了泉州刺史,逐据漳c泉二州,一时声威大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