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将军入城(第1/3页)  女天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下有四座雄城。

    北魏太安城,南梁建康城,西楚洛阳城,匈奴盛京城。

    其中以北魏太安城为尊,风水最好,天下有一件公认至理,神州大地分为二十四龙脉,或长或短,或盛或衰,其中太安城囊括了两条,是有名的“双龙戏珠”脉,双龙脉崎岖蜿蜒,紫禁城中轴线坐子向午,自北向南串联慈宁宫c坤宁宫c乾清宫c保和殿c中和殿和太和殿,形成双星汇向的天运风水格局,和《天玉经》中的“乾山乾向水朝乾”的绝运风水不谋而合。

    太安城西北的大海坨山c妙峰山和香山组成格局奇大的乾龙,东北的灵雾山c怀柔山和盘山组成柔绵的艮龙,两条神龙千里盘旋,共吐明珠,切合“乙丙交而趋戌”的格局,实乃天下风水宝地。

    南梁建康城是龙兴龙盛之地,东有紫金山龙蟠,西有石头山虎踞,南有秦淮河,北有玄武湖,刚好凑足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相,奈何为了阻止北魏军队南下,南梁皇帝命人扩宽了长江,削了方山,引入秦淮河水,致使王气消弭,泄了龙脉,成了神州大地上九宫八卦中的死门。

    南梁圣人书院曾经上书多次,劝谏南梁皇帝三思而行,可惜未能成功。为此,圣人书院院长孔末推衍天机,观星演测,在建康城外埋了大量黄金,方才没有让龙脉枯竭,帝王之气散尽,暂且维持着南北龙脉对立之势。

    西楚洛阳“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二十四条龙脉之中最为古老的。洛阳位居天下之中,八方辐凑,北临邙山,通幽燕,南系洛水,对伊阙,东压江淮,据虎牢关,西挟关陇,控函谷关,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古都又以阿旁宫为中心,四通八达,以太行山脉为阻,不和太安城的双龙争雄,自成一脉,龙头傲然向北,依附于黄河上游水脉,龙尾崎岖延绵至西域,呈现龙腾飞跃之势。

    匈奴本是游牧民族,信仰长生天,死后天葬,尸首被秃鹫群狼叼食,并不信中原风水一说,但是自打从中原叛逃出去的中行书成为匈奴国师之后,草原之上也建起了一座座中原建制的城池,其中以盛京城最为宏大。

    盛京城仿制太安城,讲究八门对八街的井字形格局,每一处的建筑构建都必须经过中行书的同意。以往中原朝廷并不在意,异域他邦的小城,不足挂齿。

    直到粘杆处的探子将盛京城格局规划送达太安城之后,钦天监的那群老头们大惊失色,说“匈奴盛京凤落龙潜,呈现蛟龙出海的汲水之势,分明包藏祸心,想要养蟒成蛟,蛟窃我大魏国运,最后化茧成蝶,坏了我大魏双龙布局,取而代之”,此事传入太后耳朵里,特意让户部拿了三百万两加宽加固长城,以阻断匈奴盛京城的窃取之势。

    天下风水大抵以这四座城池为中心,向外扩展,连绵千里,太安城如同一条酣睡卧龙,虎踞龙盘,卧在中原大地之上,承载着气运和国势,在这座城池的内部,皇帝陛下被囚禁,一场天下皆知的政变正在酝酿,此刻,它静静等待着镇南大将军澹台国藩入京。

    天与地的连接线上,两匹枣红色的骏马悠然而行,一匹马背之上端坐着面若重枣的大将军澹台国藩,另一匹马背上跟着天下用枪第一人韩先霸。

    两匹枣红色的骏马在太安城三里之外站定,澹台国藩抬头眯眼,雄伟的太安城映入眼帘,上一次来此地还是十年前,大魏初立,百废待兴,如今十年已过,早前的人心惶惶和破败不堪已经烟消云散,只剩下人声鼎沸的甚嚣尘上,人很容易淡忘一些事情,特别是痛苦的事情,这让大将军有些无奈,因为他不得不要再一次出手,警告太安城朝堂之上的诸位臣公,谁才是大魏真正的顶梁柱,谁才是能够决定你们生死的那个人。

    韩先霸驱马前行,和大将军并肩而立,此次入京,只有他和大将军两人,这就足够,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