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7章 大势下的小人物(第1/6页)  卡拉迪亚冒险日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面对突然相遇且敌我不明的状况,率众刚走出乱石岭山谷的拉格纳会做如何应对?随机应变?不,这只是普通人纸上谈兵般的设想罢了。该怎么应?该如何变?骤然遭遇对各方来说都是意外,领军者无法从容排兵布阵,不管是果断还是犹豫,智计在这种情形下所能够左右胜败的比重极小,一支封建时代的军队能否被称为精锐,遭遇战可以说是最好的试金石。至于这场遭遇的结果如何,且让我们将时间暂停,先通过回溯来看看这伙诺德海寇撞见的是什么人。

    卡拉迪亚北、西、南三面临海,东南方乌鲁恩草原的图尔加——迪斯它地区有着容易开采的天然盐矿,无论是曾经的卡拉德帝国,还是如今名义上勉强维持对北境、斯瓦迪亚和罗多克等地统治的芮尔典王国,盐产出所提供的大量利润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只是近些年来,随着东安提托罗斯山脉以北的数座枢纽重镇被入侵而来的库吉特人尽数夺取,芮尔典王国本就窘困的财政状况也变得愈发艰难。===『新书推荐阅读:万界天尊』 ===。此前这片区域为萨兰德人势力控制时,错杂的边境地带虽然偶尔会爆发冲突,但由于苏丹之位频繁更迭,一盘散沙的萨兰德诸侯并无太多进取之心,再加上马勒格领主格尔德家族的存在,东斯瓦迪亚能够就近获得经其领地中转而来的价格相对低廉的盐,所以大部分时间草原商路沿线都是一片繁荣景象。

    可随着芮尔典已故的伊斯特瑞奇国王当年于“草原征伐”时在种种思量下,选择了以邻为壑的策略来应对兵锋正盛的库吉特人之后,原本商旅络绎不绝的边境地带如今变成了大片的无人荒野,加之杰拉克可汗对待抵抗手腕强硬的“屠城”行径,没有取得许可的商人难以深入草原,直到塞加登上汗位后才渐渐开禁。作为一个出生在和平年代的现代人,屠城二字背后的那番残酷暴虐场景令人难以想象,可杀戮从来都是有理由或有借口的,因为从入侵的库吉特人君主的视角去看,这却是不得不为。

    除了图尔加—迪斯它地区出产的盐,横贯草原并沟通东方的陆地商路引发了繁荣的贸易活动,因为在草原南、北两端,安提托罗斯山脉东段以南是黄沙漫漫的阿普阿哈尔沙漠,庞图斯山脉以北则是白雪皑皑的维吉亚高地,再加上南北走向的艾斯博格山脉的隔绝,唯有通过卡拉迪亚东南的羚羊峡谷才能穿越叠嶂层峦的山区前往伊瑞利亚高原乃至更远的东方。

    有言道物以稀为贵,交通落后和运输成本高昂使得东方来的丝绸、瓷器和香料利润惊人,大量的投机者如闻见血腥味的鲨鱼般蜂拥而至,城镇也就因此围绕着集市形成。其实这些东西在卡拉迪亚并非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不是普通人能够负担的消费,可这些物件就像这时代的宗教一样。投机者将先圣言行总结并流传,并以此为约定俗成对主流意识形态施加影响甚至逐渐改造并掌控,而同样的这些奢侈品便是上层社会用作标榜己身的门面,说白了就是秀优越,正所谓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贵族通过这种方式无非是传达给平民一个信息:我们不一样。

    在人类对自身认识有限的封建时代,拜金主义更是盛行,因贸易活跃形成的商业城镇,那就更不用说了。人有钱了自然渴望社会地位的提升,模仿上流社会再常见不过了,况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时代的“城里人”是纯粹的有产业者,赶集的农民、卖力的雇工则是天亮进城天黑出城。富人和穷人对于成本与安全的考虑恰好相反,典型的位置决定想法,城墙在和平时的确是安全的保障,但在战争来临尤其是战败时反而成为牢笼。草原上地势平缓缺少阻碍,大多数农作物都难以适应强劲的风力和多变的天气,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多以放牧为生,人人一手精湛的骑术,仿佛天赋技能一般。但是鉴于这个时代糟糕的道路状况和医疗条件,骑马有着十分高的“翻车”风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