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皇后心思(第1/3页)  尔虞我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被娘家人提到的孟皇后这会儿正素着一张雪白的脸儿,同心腹春来小声说话:“除了太后那边送了药材来,孟氏那边也送东西过来了?”

    春来点头:“郑国公府送的是一对成了形的山参,跟一套前朝古籍;武安侯府还有成阳侯府各送了五对安神的如意,还有一些吃食。”

    “他们还记得我最爱看书,所以喜欢古籍?”孟皇后不屑的笑了笑,她从前看书只不过是没地方发泄心中苦闷,所以时常拿本书卷在手里假装入神,以躲避那些发自肺腑反感的应酬,却没想到到现在为止,那些血脉亲人还以为她是真的喜欢看书,更喜欢古籍了?

    不过皇后也懒得跟娘家计较这些,她是早就对孟氏不抱什么亲情上的指望的,这会儿问起自己此番卧病,娘家的反应,也只是为了推测:“之前盛喜的事情,虽然没人来找我反复盘问,但三哥的心腹肯定会将来龙去脉跟那边说明……这会儿看孟氏所为,是打算安抚我么?”

    世人都觉得孟氏之所以选择孟碧筠作为宣景帝的活寡皇后,乃是因为郑国公。

    实际上,更因为孟伯勤。

    孟伯勤远在北疆,尽管手握兵权,却也因为距离长安遥远,对于长安的政局,倒比孟氏很多近在庙堂的子弟还上心……毕竟谁都不喜欢为他人作嫁衣裳。

    尤其孟太后自来格外怜爱打落地就没了亲娘的孟伯勤,当初孟氏决定推荐族女给宣景帝做继后时,孟伯勤就派了特使赶回来,说服太后选择了孟碧筠。

    那特使话说的很好听:“向夫人出身寒微,自来为国公宠妾所轻慢,然其对世子有抚育照拂之恩。世子多年来一直念念不忘,所以求太后娘娘择立十四小姐,以为向夫人撑腰,如此世子远在北疆,也能放心继母。”

    讲的好像纯粹是为了向夫人母子三个考虑一样。

    向夫人还一度沾沾自喜过,觉得当年没白对孟伯勤好。

    但在孟碧筠看来,也许孟伯勤确实有拉他们母子三个一把的想法,却更是因为,他们母子三个全没靠山,胞兄孟伯亨也是个没用的,这会儿人还废了,至今都在碧水郡将养,就算她做了皇后,将来又抚养了储君,也逃不开异母嫡兄的辖制。

    比如说望春宫的侍卫,不只是孟碧筠跟公孙喜说的那个统领,是孟伯勤亲卫出身,实际上好几个侍卫,都跟孟伯勤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且不说我跟盛喜只是演戏,就算真的笼络到他,也没法反抗三哥。”这会儿孟皇后就思索着,“所以也无怪他们会让步,毕竟目前的情况,相比换个皇后,哄我一哄更轻松。”

    这也是她敢给公孙喜打掩护的缘故,即使没有公孙喜,皇后近期也打算给家里人找点麻烦、发一场脾气的。

    毕竟就孟皇后从前在郑国公府过的日子,如果对于娘家没有任何怨恨、心甘情愿的言听计从……太后或者会相信她就是这么个懂事识大体的好孩子,孟氏其他人却绝对不会相信的。

    不相信的结果,必然就是对她各种盯的紧,以防她在关键时刻不配合的捣乱。

    到底孟皇后今年也才十七,哪怕是在同辈的孟伯勤眼里,还是属于会闹脾气的年纪。

    除非皇后愿意随波逐流的任凭娘家摆布一辈子,否则始终被这么盯着肯定是不行的。她这会儿身处宫闱,想甩开娘家的耳目既不可能,就算可能,也不好这么做:毕竟离开娘家的保护的话,舒氏姐妹也不会放过她的。

    皇后也没想完全躲开孟氏的视线,她就希望孟氏可以放松一点对她的控制,这样她才有做手脚的余地。

    但这样的要求是不可能直接跟孟氏讲的,讲了没准会让孟氏对她越发警惕。

    适当的发泄下被娘家当棋子的愤恨,做些看似可笑的挣扎,会让监视的人认为已经看清了她,最好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