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 前朝的储君之争(第1/3页)  尔虞我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时候先帝宠爱柔贵妃,属意柔贵妃所出之子广陵王为储,但广陵王比当今天子小了足足九岁,而先帝当时也时常御体欠安,诸臣担心主少国疑,都反对立广陵王——尤其是桓观澜——先帝为广陵王争取多次无果后,只能放弃了将皇位传给最喜欢的儿子的打算。

    但这样也没轮到当今天子,而是高密王——高密王就比当今天子小两岁,他的生母莫氏出身虽然也不算高,好歹是先帝时候的九嫔之一,位列修仪,与柔贵妃姐妹相称,不是孟太后这种靠生下儿子才得到名分的能比的。

    高密王本身容貌俊秀,身材挺拔,性情果敢刚毅,深得朝中赞赏不说,先帝对他的宠爱,也仅次于广陵王。

    最重要的是,高密王胸襟宽阔,至少他表现的胸襟宽阔:对兄弟姐妹们,无论是否得宠,都十分关心爱护;对庶母们,无论地位高低,在先帝面前是否说的上话,亦恭敬有礼,毫无得宠皇子的骄纵跋扈。

    这种情况,不只先帝觉得把皇位传给他放心,柔贵妃也认为,在自己亲生儿子委实住不进东宫的情况下,支持高密王也不错。

    但仍旧遭到了以桓观澜为首一干老臣的反对——因为当今天子现在固然昏庸好色之名天下皆知,在少年时候,无论容貌还是资质,也都属于出色的。

    而且因为生母无宠,自己也不受先帝喜爱的缘故,当今天子做皇子那会,绝对是谦恭谨慎的典范,可以说乖巧到叫人心疼。

    不然他即使是先帝长子,也未必能得到他那位皇祖父的宠爱。

    皇长子无过,高密王纵然表现优秀,深得上意,桓观澜等人终究也不肯同意改立皇长子之外的皇子为储君的,反而拿高密王大度这点劝说先帝:“高密王胸怀宽阔,将来必能辅佐皇长子,成就一段兄弟同心c君臣相得的佳话!陛下若执意要立高密王,只怕反而要坏了两位殿下之间的情谊了!”

    先帝因为不喜孟太后,连带对当今天子也没多少感情,实在是打从心眼里不愿意将皇位交给他平时根本就想不起来的这个儿子,无奈拗不过众臣,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立了长子为储。

    但柔贵妃仍旧不能死心,私下劝说先帝,既然直接立长子以外的皇子无果,不如缓缓图之——一来设法找出皇长子不适合为储的证据,好说服群臣易储;二来大力栽培先帝属意的皇子,令其能够有令群臣拥护的资本,从而达到易储的目的。

    至于说被废的皇长子会有什么下场,柔贵妃不关心,先帝也不在乎。

    柔贵妃这么进谏当然是为了广陵王考虑,但他们母子命中注定福泽不够:这话才被先帝听进去,先帝就大病了一场,在太医们的努力下,固然救了回来,却也预感到自己活不长了。

    这种情况下,先帝觉得若是栽培年幼的广陵王只怕是来不及了,遂将心血都倾注在高密王身上,不但命他终日伴驾,好言传身教帝王之术,更想方设法的助他积累势力c丰满羽翼。

    赵子夜这个高密王妃,就是先帝为了将数代为官c家声清正c在士林中颇具影响力的赵家绑给高密王,亲自出面提亲,定下来的。

    说是王妃,实际上当时朝堂上下都心里有数,先帝根本就是照着未来国母的标准选儿媳妇——虽然未来国母的挑选首看家世,然而那时候朝堂上下不逊色赵家的门第也不少,到底是赵子夜的出色打动了先帝。

    然而世事难料,尽管先帝晚年对高密王几乎是推心置腹,简直是可着劲儿帮高密王设计当今天子,到底没熬到易储那天就驾崩了。

    之后桓观澜率领百官于灵前奉太子承位,次年改元宣景——在桓观澜与周大将军这一文一武的镇场下,高密王纵然手握先帝所遗的种种底牌,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兵权,却也只能在宣景帝面前低头下拜,自称为臣。

    好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