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8 章(第1/4页)  平家物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江守平朝臣清宗

    参议正三位皇太后宫大夫兼修理大夫加贺越中守平朝臣经盛

    从二位行中纳言兼左兵卫督征夷大将军平朝臣知盛

    从二位行权中纳言兼肥前守平朝臣教盛

    正二位行权大纳言兼出羽陆奥按察使平朝臣赖盛

    从一位平朝臣宗盛

    寿永二年七月五日

    敬白

    天台座主看了疏文,很觉过意不去,没有立即给大家看,便收在十禅师的圣殿里。认真祈祷了三日之后,才传给大家看。此时,一首和歌赫然写在疏文的包封纸上,这似乎是原来没有的。歌云:

    锦绣繁花院,升平画堂家。

    岁长有时尽,如今月影斜。

    意思是说,山王大师垂赐怜悯,叫三千僧众与之协力。但是,平家近年所为,与神意相背,也与人意相背,怎样祈祷也是徒然,想规劝山门僧众协力是不可能的。大家对此事虽然同情,但却说道:“既然已送出回牒,答应帮助源氏,如今就不好更改了。”僧众之中竟无一人提出异议。

    --------------------------

    【1】医王善逝即yào师如来。此处是指yào师如来为济世渡人许下的十二大愿。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十二神将是yào师如来的近侍。

    【2】“行”表示官阶高于官职。

    --------------------------

    十三

    主上出奔

    同年七月十四日,肥后守贞能平定了镇西【1】的叛乱,率领菊池、原田、松浦等族的部曲三千余骑折返京都。此时镇西方面虽已平靖,但东国和北国的战事还没有定局。

    同月二十二日夜半,京都平氏一门居住的六波罗一带骚动起来。战马加上了征鞍,勒紧了肚带;家财细软往各处搬运藏匿,好象敌人很快就要攻进城来的样子。天亮后才知道,原来是卫门尉源重贞来报战况引起的。这重贞本是源氏一族,美浓国佐渡地方的人;前些年保元之乱时,镇西的八郎源为朝兵败逃脱,被重贞所俘【2】,事后论功行赏,把重贞由兵卫尉提升为右卫门尉。因此,他被源氏一族视为仇寇,乃一心依附平家。这天半夜里,他跑到六波罗禀告说:“木曾义仲率领五万余骑从北国攻来,大军屯在比睿山东麓,可说是漫山遍野。由扈从六郎亲忠、秘书大夫坊觉明,率领六千余骑争先登上天台山【3】,山门的三千僧众也协助他们,现在正向京都进发。”平家的人大为惊恐,着实骚乱起来,立即向各方面派出兵马抵敌。大将军有新中纳言知盛卿和正三位中将重衡卿,率军约三千余骑,从京都出发,先在山阶宿营。越前三位通盛和能登守教经率二千余骑在宇治桥固守。左马头行盛和萨摩守忠度率一千余骑在淀路防卫。传说源氏方面,十郎藏人行家率领数千骑向宇治桥这边攻来;陆奥新判官义康的儿子、矢田判官代【4】义清越过大江山向京城攻来;摄津国河内的源氏大军也风起云涌一般向京都掩杀过来。平家方面的人说:“既已如此,不如全军集中到一处,拚一死战吧!”于是把派往各处的人马全部召回京都来了。古诗中说:“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5】太平年代尚且如此,何况乱世呢。和歌中说:“远离烦嚣市,深居吉野山。”【6】可是诸国七道都已叛乱,哪里还有一片净土呢。释迦如来的金言,《法华经》上的妙文所说的“三界无安,犹如火宅”【7】,不正和当今的世事一般无二吗!

    同年七月二十四日夜半,前内大臣宗盛公来到建礼门院【8】居住的六波罗殿说道:“从当前形势来看,原来还抱一线希望,如今大势已去了。人们都说不如一同死在京城里;但片刻之间同死京城,着实太遗憾了。因此,一定要想办法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