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4 章(第1/4页)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生配合回师东征军待命作战。

    5月22日为配合平定杨、刘之战,加强黄埔长洲岛本校的实力,军校第2期工、辎两队学生及第3期入伍生队第1营奉命返校。

    5月23日军校潮州分校停办,改设办事处,在校全体学生即日启程开回广州。

    5月25日军情紧张之际,入伍生第1营及第2营仍照原编制在本校开课。

    6月4日校政治部指令病愈新出院的步科学生,组织战时宣传队,配合对杨、刘军阀作战的宣传。

    6月5日guó mín dǎng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建国军及党军改称国民革命军。校船在开返广州途中,遭到河岸上滇军叛敌的伏击。

    6月6日校政治部印刷讨伐杨、刘叛军的宣传品16种,由航空队在空中散发。

    6月8日军校特别区党部举行集会,欢迎滇军干部学校和桂军军官学校投奔本校的学生。

    6月9日黄埔长洲岛实行特别戒严,制定防御计划,协同回师的东征军作战。

    6月10日回师的东征军对杨、刘叛军发起总攻。军校留守学生队和入伍生队准备配合海军渡河,攻占东山车站。第1期毕业生陈赓等化装潜入广州,为东征军平定杨、刘散发传单,遇险得脱。军校航空队飞机连日起飞,侦察滇桂叛军阵地动态,叛军也派飞机向军校投掷zhà弹共8颗,落于军校后山,多未bàozhà。

    6月11日军校无线电队成立,以韦兆熊为队长。

    6月12日黄埔在校学生军由猎德村抢渡珠江,会合回师东征军向杨、刘叛军发起猛攻。各路联军平息叛乱,叛军即日瓦解,杨希闵、刘震寰躲入沙面租界。平定杨、刘战事结束后,校本部奉命在黄埔岛设立第3俘虏收容所。学生军驻长堤肇庆会馆,担任维护社会治安、巡查街道及守卫仓库等任务。

    6月13日校军官兵原是一律颈结红领带,因部分腐败官兵借此为非作歹,真假难分,为正视听,校军正式颁令取消红领带的装束。

    6月14日军校入伍生第3营入伍期满入校。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9)

    6月16日校务会议决议要项如下:(1)校本部及行营合并,驻省办事处取消;(2)校本部设省城八旗会馆;(3)学生队及入伍生队概驻黄埔岛,7月1日正式开课。

    6月23日黄埔生800余人,参加广州各界人民援助“五卅”运动的示威yóu xing。当yóu xing队伍路过沙基时,突遭英、法帝国主义分子pào火袭击。同学们就地还击。我方军民死伤500余人,史称“沙基惨案”。是役,第1团第3营营长曹石泉(共产党员)等27名军校官兵、入伍生牺牲,52人被打伤。

    6月24日军校举行援助省港罢工工友大会,决议:凡本校同志,月薪在30元以上者,捐十分之一,愿多认捐者听从军需处扣除。军校举办政治训练班,培养党代表及政治宣传员,从第2期学生、第3期入伍生及其他兄弟部队军官学校学生中选出,计120人。

    6月29日军校第3期入伍生及滇、桂军来考学生编队,接受军校训练,是为第3期学生正式升学之开始。

    7月1日军校举行第3期学生开学仪式。蒋介石、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周恩来等高级长官均冒暑演说。

    7月3日国民政府成立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由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兼任,蒋介石、廖仲恺和胡汉民等任委员。军校成员在军委会中占有主要地位。

    7月8日以黄埔师生为骨干的党军,奉命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与军校分离。蒋介石任军长。此后,军校与军队的政治工作亦各自分立。委任汪精卫、邵力子为军校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