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2 章(第1/4页)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等为军校筹委会委员。

    1月28日孙中山选定广州黄埔长洲岛原广东陆军学校与广东海军学校旧址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黄埔军校校名由此而来,后通称黄埔军校。

    1月29日孙中山委任廖仲恺为大本营秘书长,继续协助筹划军校开办事宜。

    1月30日guó mín dǎng“一大”闭幕。出席大会的国共两党成员受委托回原籍选拔革命青年来军校报考,确保第1期录取的学生为优秀的革命青年。

    1月底苏联第一个军事顾问小组应邀参加军校筹备工作,由鲍罗廷介绍与孙中山会面。顾问小组由4人组成,以切列潘诺夫(又译契列帕诺夫)为顾问组长,以捷列沙诺夫、捷尔曼、波良克为顾问。孙中山要求按照苏维埃的军事制度来组织革命军队。

    附录2 黄埔军校大事记(2)

    2月6日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筹备处在广州南堤2号(今沿江中路第239号对面)正式成立,分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5部,指定王伯龄、李济深(由邓演达代)、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为各部临时主任,分部办公。

    2月8日校务筹备会首次召开,决定有关军校开办事宜。继后开会32次,决定实施各项创校工作的进行,规定全校员生必须加入guó mín dǎng。

    2月10日军校确定分配各省区招考学生名额,拟定招生名额为324人。

    2月中旬黄埔长洲岛军校旧址因年久失修,荒草遍地,军校筹备处组织力量进行大扫除,维修校舍,准备军校的创建。

    1924年拍摄的黄埔军校大门,校匾题为“陆军军官学校”。

    2月21日蒋介石突然向孙中山提出辞去军校筹委会委员长职务,离广州去了上海。

    2月23日孙中山在蒋介石辞职书上批复“不准辞职”,同时另委任廖仲恺兼理军校筹委会委员长职务。

    2月29日孙中山电催蒋介石回粤复职,责问:“辞呈未准,何得拂然而行?”

    3月3日共青团广州地委发出第7号报告,称将在广州创办军官学校,拟派三四名同志赴考,预备在将来参加军人运动。

    3月10日廖仲恺电催蒋介石南归,责令“毋负远来考者,以损党誉”。

    3月14日蒋介石复函廖仲恺,表示不相信国共始终合作。

    3月16日孙中山发表《中国guó mín dǎng孙总理勉励同志文》,阐述联俄、联共的必要xìng。

    3月中旬共产党人何叔衡在湖南长沙负责办理军校第1期秘密招生事宜,介绍赵自选、陈作为和郭一予等持函到上海见máo zé dōng。当时,máo zé dōng负责上海的招生工作。

    3月21日孙中山指定成立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的入学试验委员会,王伯龄、彭素民、邓演达、严重、钱大钧、胡树森、张家瑞、宋荣昌、简作桢为委员。后因蒋介石辞职未归,由李济深代理委员长。

    3月24日军校在广州市文明路高等师范学校内举行下级干部考试,对各方举荐人员严格考察。各学生队分队长、副分队长则从广东警卫军讲武堂和西江讲武堂毕业生中挑选。

    3月25日东路军总部及其所辖各部队之下的军官数十人报考军校。东路军总部为慎重起见,特于是日在部中考试,合格者方送军校复试。

    3月26日廖仲恺连日电催蒋介石南归,最后询其:“归否?俾得自决。”表示作最后通知。

    3月27日军校以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试场,举行第1期新生入学考试。各地投考的学生共1200余人,3天试毕,因考生学识较佳者颇多,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