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8 章(第1/4页)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送行,送行到车站的还有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黄克诚等中共领导人。越共中央主席胡志明亲自到河内火车站迎接。10月21日,洪水在河内病逝,年仅48岁。

    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征集来的黄埔军校文物中,就有一条陕西榆林地区特产的手纺毛毯,它的主人就是中越两国将军洪水。

    黄埔军校培养出的众多军事人才,毫无疑问地曾影响和引导过中国历史车轮的前进。

    美籍华裔、著名民国史专家唐德刚在接受《青年参考》的记者提问时,高度评价黄埔军校的军事意义,他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北伐,没有北伐就没有guó mín dǎng的政权;没有guó mín dǎng的政权,抗战期间中国就没有政府。国共两党的高层人士都和黄埔军校有关系,可以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现代中国。整个一部中国近代史,逃不掉黄埔的影子。黄埔军校诞生于中国的军阀时代,它的诞生统一了中国的革命军,打掉了军阀,开启了中国的一个新时代。”国共两党的军队都与黄埔军校有着深厚的渊源,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黄埔军校,中国20世纪的历史必定要重新改写。

    第六章 黄埔军校各地分校

    中国黄埔军校

    第六章

    黄埔军校各地分校

    黄埔军校除本校外,还在各地开办有10多处分校,皆遵照本校教育大纲实施教学。由于这一期间处在特殊的战争环境,前线急需基层指挥员,在分校学习的学生受训时间普遍较短,学期比较灵活,有的甚至仅有两三个月,在学会某一项兵科技术、战术后即算是毕业。因此,从分校毕业的各种学生、学员、军官超过了总校毕业生的数量,有资料统计约为8万余人,实际上远大于这个数字。本书经考证统计认为,以下12所分校的毕业生共计约有144300余人。

    遍地开花结果的12所分校(1)

    潮州分校:是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政府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指挥部为培养革命武装力量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所分校,驻广东潮州。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政府在粤东的军事摇篮,黄埔军校分校之开端。

    1925年2月,军阀陈炯明叛变革命,妄图推翻国民革命政府,其反动势力盘踞东江。为粉碎其yīn谋,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国民革命政府组织以黄埔军校学生军为主体的国民革命军东征。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带领军校本部学生以国民革命军教导第2团名义出征东江,取得决定xìng的胜利。3月,东征军胜利占领潮州。东征军指挥部为使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第2期学生能补习课程,“因见潮州位居韩江下游,与闽赣相毗连,物产丰富、jiāo通便利、其间不乏青年有志之士,遂拟设分校于潮州”。国民政府拟定潮州军校“以招收潮梅海陆丰各属学生,授以军事及政治之训练,灌输革命知识,使其能与本党(指guó mín dǎng)宣传主义效力疆场”。不久,由于广州发生刘震寰、杨希闵叛乱,国民革命军回师广州平叛。校军奉命返回黄埔军校本校,筹办军校潮州分校之议“因之遂寝”撤销。

    9月,国民革命军举行第2次东征。10月,东征军再次到达潮州,收复潮汕。11月初,国民革命军东征指挥部开始恢复筹办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最初定名为“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11月12日开始正式招收学生,12月10日任命何应钦为校长兼教育长。12月18日,举行开学典礼,学生和入伍生计800余人,各编3个队,于23日正式开课。

    1926年4月1日,教育长改由邓演达担任。由于黄埔军官学校本校易名,5月潮州分校也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任潮州分校校长,汪精卫任党代表(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