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1/4页)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行的革命斗志,在早年为奠基军校注入了永不衰竭的革命、奋斗、牺牲、爱国精神。黄埔军校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堂堂阵容,成为“黄埔”显世流芳的灵魂所在。

    中国黄埔军校 第二部分

    第四章 政治教育开先河

    中国黄埔军校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年代,国共两党革命先辈们在黄埔军校同窗共砚,谈兵习武。在战场上生死同赴、浴血奋战,为军校,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黄埔军校从1924年国共合作建校,到1927年国共分道扬镳,凡是在这短短3年时间内由此校门进出过的教职员生,转眼间大部分都成了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黄埔生一度闻名天下。

    黄埔军校成功的奥秘何在呢?追本溯源,不难发现,黄埔军校在办学方针上与以往旧军阀办校的一个根本不同点是“军事与政治并重”,独具特色的黄埔军校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了qiāng口为什么对准谁,为谁而扛qiāng打仗。由此,黄埔生在东征、北伐等战火中所向披靡,显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他们以崭新的军人风姿,昭示着黄埔精神,一颗颗将星从这方教坛上冉冉升起。

    课堂开在当代思想潮流峰巅上(1)

    黄埔军校学习苏联红军学校的教育经验,重视政治教育,其教育的内容充满着时代的浓厚革命气息,与世界潮流的脉搏谐动,代表着时代的先进文化,代表着时代的先进方向。这是黄埔军校政治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孙中山在开学典礼的演说中指出:“军队之能不能够革命,是在乎各位将士之有没有革命志气,不是在乎武器之精良不精良,如果没有革命志气,不研究革命道理……总不能发扬革命事业。”因此,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一反过去中外旧式军官学校的弊端,不以纯军事技术训练为主,而采取军事教育与政治教育并重,而且不但是并重,政治教育更有超过于军事教育之特点。

    在旧中国的军阀军队中,是无所谓政治工作可言的,中国的军队政治教育制度和政治工作,即从黄埔军校开始创立。中国共产党人参加了黄埔军校的领导工作,一大批优秀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是军校的骨干力量。大批矢志革命、不怕牺牲的热血青年投奔黄埔,后来发展成为两个不同阵营军队里的高级将领,他们这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军事生涯,其起点就在黄埔军校。在黄埔军校里,他们所学的典、范、令是一致的,但决定他们未来的是在军校接受政治教育的不同xìng质及层次,是接受了共产党的教育,或是接受了guó mín dǎng右派的教育,两党的政治工作感染教育在学生身上又各占有多大的比重。两种政治教育,同在军校争夺未来一代的新型军官,争夺未来的军队,突出地表现在军校政治工作上,这是军校初期政治工作的一条主线。相对来讲,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军校中的政治工作开展得尤为出色,中共党员是军校政治工作的奠基人和主力军。黄埔军校以这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坚力量,在国民革命军中创建了崭新的中国革命军队政治工作体系,初步奠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工作基础。

    学生在上政治课

    建立中国革命军队的正规学校,是国共两党的初衷,它的革命xìng就在于这所学校有着政治教育一环,使官兵懂得qiāng口应该对向谁。孙中山先生在开学讲演中明确地指出:“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就是要从恽代英编写的讲义《政治学概论》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黄埔军校自建立后,便实施了全面的政治教育,其政治教育实施方案不断完善,这主要表现在军校的政治教育大纲中。

    黄埔军校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仿效苏联红军,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军校的政治部和政治工作,基本上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