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2 章(第1/4页)  白银资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先的亚洲经济中心相似的绝对和相对的社会经济衰退,而一些原来的亚洲经济中心似乎正在恢复它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力。

    因此,与其他周期xìng衰落和过渡时期一样,18世纪晚期也是衰落的亚洲人与崛起的欧洲人之间竞争和“分享’政治经济权力的时期。只是在那之后,以欧洲势力为中心的新“霸权”秩序才建立起来,并伴随着欧洲迅速的资本积累而产生了一个工业和经济扩张的新时期。这个19世纪世界霸权体系最终导致了欧洲内部愈益激烈的角逐以及与美国和日本的角逐。这些角逐最终发展成1914—1945年的普遍危机和战争,从而导致了一个美国领导下的新霸权秩序和一轮新的世界经济增长。当代东亚的经济扩张首先从日本开始,继之体现在东亚新工业化经济体,现在也明显出现在中国沿海地区。这可能预示着亚洲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会重新承担起它在不太久远的过去曾经承担的领导角色。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个长周期的延续过程。它的“B”阶段大概是在1800年前后从亚洲开始的。从亚洲的、或许更广阔的全球的长时段角度看,这个延长的19世纪和20世纪“B”阶段的结束可以用20世纪中期开始的新一轮的“第三”世界的政治非殖民化作为标志,其中包括中国和越南的解放。这些政治事件自然也是西方以及西方所支配的世界所发生的长期政治经济变化的反映,其中包括霸权从西欧转移到美国。

    从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至少可以看到同时发生而又相互关联的两大趋势。首先,自1973年开始的第一次战后大衰退以来,整个西方的生产力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和尚未得到解释的减缓趋势。与之相伴的是美国经济中的平均实际工资的下降和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这次衰退和继之而来的1979-1982年衰退曾经被错误地归咎于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冲击”(Frank1980)。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石油出口国并没有向西方发出另外的政治经济挑战,而且整个经济动dàng,包括“调整”和“缩减”其生产活动,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崩溃,都是发生在西方自1967年开始的康德拉捷夫长周期的“B”阶段。

    另一个同时发生的、相互关联的趋势是,东亚经济的明显复兴及其对世界的冲击。这种复兴始于日本,继之以第一批“四小虎”,包括日本的前殖民地韩国和台湾,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然后,这种经济增长的复兴蔓延到东南亚其他的“小虎’域“小龙”以及中国沿海的“大龙”。正是这个南(和东)中国海地区及其“海外华人”团体曾经在15一18世纪漫长的“A”阶段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显要位置。这是否预示着21世纪在那个地区,或许还扩及南亚和西亚,会出现一个新的“入’阶段呢?

    因此,可以设想,西方和东方会在不远的、已经隐约可见的将来再次jiāo换在全球经济和世界社会中的位置。这种对过去七个世纪的长周期起伏的探讨和思考也引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在我们所说的长周期循环中各个阶段是如何互相替膻的。不过,最好还是在最后的“理论”一章讨论周期循环时再来探讨这个问题。

    为了理解当代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需要有新的更好的理论,才能给社会政策和社会行动提供哪怕是一些根基本的指南。我希望,本书所提供的与众不同的历史视野也能对这种现实和前景投shè更多的光亮,因为过去依然参与着对现在和未来的创造与限制。因此,最后一章将阐述我们就历史学和社会理论应该避免什么错误而做的历史说明究竟有什么意义,并且探讨历史学和社会理论如何能做得更好。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七章 历史研究的结论和理论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