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4 章(第1/4页)  白银资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适宜的作物。另外,新世界的蔗糖给欧洲提供了欧洲自身不能提供的食物热量。众所周知,后来新世界输出的小麦和ròu类供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欧洲人,使他们能够把原本稀缺的土地用于其他方面,正如输入棉花后,就无需大片圈地来养羊了。在后面的地区考察和第6章中,我们会更详细地论及生态帝国主义问题。

    2.世界劳动分工和贸易平衡

    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一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延续了几个世纪。另外,还发生从其他方面看是十分重要的周期xìng变化,我在以前(1978a,1994,1995)以及本书第5章中对其中一些变化作了考察。再有,从18世纪初欧洲的霸权开始兴起,我们对此将在第6章中加以分析。但是,大体上说,即使不说在一千年里,那么至少在数个世纪里,世界贸易和分工的模式始终明显地保持着稳定,虽然有同期xìng变化,但基本表现为持续的发展(如GillsandFrank(1992)所考察的公元1400年以前那段时期;另参见FrankandGills1993)。从1400年到1800年这一时期的连续xìng也足以使我们承认下文所勾画的模式。

    (一)全球经济的图示

    我们用地图及其说明文字来大略地反映全球劳动分工、世界贸易网、贸易的平衡和不平衡,以及这些贸易不平衡是如何由反向货币流动来解决的。在1400年前后到1800年前后,在建立在世界分工基础上的复杂贸易网中进行jiāo易的商品种类极其繁多,其中包括许多诸如大米这样的大宗商品。在确定其中某些商品的情况时,使用地图似乎十分便利。地图2.1是对世界经济的一个最概括的、但也比较粗略的显示。我选择“上北下南”的全球投影图来对环球贸易,尤其包括马尼拉大帆船(ManilaGalleon)跨太平洋的白银海运,作一个总体显示。但是,读者会明白,为了简洁明了,这幅地图和后面的地区图上的所有贸易路线都是示意xìng的。从示意的考虑出发,即使是想竭力反映全球和各地区的实际地理状况,这些图也没有追求做到极其准确。另外,与本书的标题和内容相反,这幅全球地图2.1与第3章的地图3.1都不是按照我的愿望以亚洲为中心的。这是因为我的绘图员在用电脑绘图时,在他所在的西加拿大大学地理系找不到一幅不以欧洲为中心的地图为样本,甚至他的制图软件也没有足够的伸缩xìng,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无法把这幅地图稍微转动一下,使之重新以东方为准调整方向。

    地区图及其各自的说明文字更具体地显示了主要的地区和地区间的贸易路线。地图2.2展现的是大西洋地区,包括美洲、非洲和欧洲及其著名的“三角”贸易以及从美洲到欧洲的跨大西洋白银运输。地图2.3与前一幅地图衔接,主要显示欧洲与西亚、南亚和中亚之间的主要贸易路线,包括绕道南非好望角和通过波罗的海、红海和波斯湾的路线。地图2.4具体显示了经由印度洋(和阿拉伯海)的东西方贸易路线的连续xìng,其海上贸易把东非和西亚与南亚和东南亚联结起来。但是,这幅地图也显示了一些西亚和中亚的重要内陆商路以及它们与南亚之间的重要商路,按照我在正文里的解释,这些商路与海上商路主要是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地图2.5的西部与前一幅地图衔接,主要显示印度、东南亚、日本和中国之间的孟加拉湾和南中国海贸易路线以及它们与马尼拉的跨太平洋贸易的联结。但是,这幅地图也想强调印度各地(旁遮普、古吉拉特、马拉巴尔、科罗曼德尔和孟加拉)之间的海上和陆地贸易,以及经常被人忽视的中国与东南亚的缅甸、逞罗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