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由太子领军(第2/4页)  点歪你的科技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著名的二代杨广继位,诺大个大隋就败光了;中原对突厥的优势再次被逆转。隋炀帝还在位时,就有过北巡时曾被突厥人围困于雁门的事。而隋末的群雄中,诸多北方割据势力就经常将突厥引为外援,大都向其称臣,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时也曾向东突厥称臣求援。

    等到唐朝建立重新统一全国后,曾经可以当做依仗的突厥就成了新帝国的利益掠夺者,唐帝国的统治者们就迫切的想要将其甩掉。

    而突厥的可汗们也发现统一后的中原不好控制,不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物了,因此趁此时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

    几次冲突下来,突厥兵锋已经严重威胁到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政治中心。所以迁都这一事,一直都在大唐政斧中有市场。这次突厥再次大举入侵,于是又有人提出了此事。

    “夫襄邓之西,夷漫数百里,其东汉舆、凤林为之关,南菊潭环屈,而流属于汉。西有上洛重山之险,北有白崖联络,乃形胜之地,沃衍之墟,若广浚漕渠,运天下之财,可使大集。惟襄邓,实惟中原,人心质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洛为之限,永无夷狄侵轶之虞,此建都之极选也。陛下,今原州、灵州、泾州已失,秦州、陇州、渭州诸地危在旦夕;突厥兵锋朝发夕至,长安城危矣。不若暂且避其锋芒,退守襄邓。”

    这是鼓动迁都派,理由很简单,长安城太危险了。

    早先的时候李渊其实也有些倾向于迁都的,毕竟国都时常暴露在敌人的铁蹄面前,非常危险不是;而且由于中原内乱连年争战,以及与突厥多年的交战,导致陇西陕北等地地广人稀。没有足够的人口基础,大唐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力就比较薄弱,由于陇西等地长期处于突厥的侵扰下,边界各处百姓难于耕种,生活极度困苦。强行将这些地区控制在手中,徒耗大唐国力。

    倒不如跳出这个泥坑,先将国都迁到樊邓,将长安改为都护府;再把冲突地带的人口迁入关东,在关东实行均田以开发关东。等大唐朝渡过了眼前的难关后,国力增强后,再来找突厥算账。22ff

    以前,这种提议总是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关陇地区是李阀为代表的武将勋贵集团和关陇地主士族起家的地方,朝中大臣中的很多官员家族利益都集中在关陇地区;放弃这一片,相当于要这些重臣放弃家当,夺人财路,有如杀人父母,要这些人放弃自己的利益何其难矣?于是这些门阀势力很容易就聚在一起,共同推举秦王李世民做为他们的代言人,反对迁都。

    两边都据理力争,迁都之议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但是今天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因为关陇集团的支柱倒了。

    由于叶谨瑜的出现,事情发生了偏转,秦王李世民已经确定要前往木洲。

    这就破坏了关陇集团的计划,秦王可以去木洲,但关陇贵族却不行,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跟秦王走的,所以,这些勋贵不再是李世民必须拉拢的对象。这样他也就没必要冒着得罪天子和太子的风险再为这些地主士族背书,没了李二这样的皇该继承人做强大的舵手,关陇集团这条大船顿时失去了方向。

    正当主张迁都的人声势大涨时,李渊却突然叫停了。

    “襄邓之事,暂且搁置;”

    尽管定都长安有一些弊端,但就算要迁都,也不能是敌人兵临城下时迁,那样会给整个国家的军民士气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原本是由于帝都不安全,才有迁都一议;而今天降神人于长安,为大唐造出神雷一物,给了李渊很大的信心,让他觉得长安也不是那么难以防守。因此他对迁都一事兴趣剧降。

    “毋论迁都与否,安内必先攘外,突厥之患不靖,迁都一事不可行。诸卿不如讨论由如何退敌。”

    李渊的话音刚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