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永历十一年(十一)(第3/4页)  帝国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提供给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生丝、丝绸、瓷器等商品是他们从别的地方很难得到的,甚至是无处可寻的。

    评议会的力量很大,尤其是对于他这样的刚刚接手的新任总督而言,就更是如此了。这边,评议会的建议到位,揆一便知道他该怎样去做了。不过,他并不想在他的任期期间如同他之前那些前任们——纳茨、普特曼斯们那样被郑芝龙弄得焦头烂额。

    “我在日本的时候,听说国姓爷手下有一个叫做陈凯的幕僚很有手段,国姓爷的多次胜利都是他背后操盘的。这个人,现在好像已经是大明帝国在广东的行政长官了。”

    ………………

    莫名其妙的打了个喷嚏,陈凯的脑海里转瞬间便出现了“有人想我了”和“我是不是热伤风了”这两个选项,旋即又全部丢在了一边。

    手上的公务还有不少,所幸的是,那些繁复的工作,民政的丢给了王江,司法的则丢给了曹从龙,他只要做好了统筹管理就足够了。每日审阅审阅文件,动不动跳出些新思路分享一下,具体的工作则尽可能不去插手,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再加上军务、咨议局和粤海商业同盟的事情,他一天不眠不休怕是也不够用的。

    到了永历十一年,经过了休整和调动,明军在粤西和南赣的防线尽皆已然稳固。陈凯与郑成功通信,很清楚郑成功现阶段是准备利用水师的优势,机动陆师在江浙沿海四处开花。福建的明军恢复了行动力,这对江浙的清军而言着实是巨大的威胁。而广东这边,陈凯则仍旧是以维持战线为主,同时积蓄军需储备,等待时机。

    南赣有黄山,粤西有柯宸枢,陈凯这段时间也完成了对马宝、王翰、李光恩等部的改编和整训。这三支部队,马宝所部是独立建制的,陈凯从郑成功那里要来了宣毅左镇的军号。而另外两部,尽皆扩充到千人的规模,他准备将他们设置为独立协,由其直属,一如广东抚标那般。

    这是新的战兵部队,配合肇庆北部各县的守备队,可以更好的确保作为粤西、南赣的连接中枢——广州地区的安全。

    暂时,陈凯没有继续进攻的欲望。这与他在郑氏集团的尴尬地位有关,亦是在于广东正在发生剧变,这个过程最忌讳动荡,陈凯必须全程关注。不论是咨议局,还是粤海商业同盟,皆是如此。

    咨议局经过了前几个月的一团和气,最近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几乎每次陈凯过去都能听到那些议员们在大呼小叫。对此,他也仅仅是交代了一句“投票解决”,就什么也没有说,任凭他们继续争吵,只要不过线就什么都好说。

    那边的是乱糟糟的,但是工作却已经上了轨道,在广州的议员和在各府县的候补议员们纷纷行动了起来,为咨议局造势,同时也在将地方的情况反馈到咨议局。提案,在不断地做出,只是大多都是些不痛不痒的,既不牵扯行政,也不涉及讼狱,更别说是军务了。倒是,关于兴办书塾,修桥铺路和树碑立传的提案从来没有少过,显得甚是讨喜。

    “他们还在试探。”

    能进咨议局的全都是人精,这一点陈凯自问还是有识人之明的。同样的道理,粤海商业同盟的那些家伙也没有一个是吃闲饭的,如今广州、潮州和琼州三府已经成为了广东经济复兴的三匹良驹,拉着这辆马车大步前行。

    不过,郑成功对西班牙人的贸易禁运政策已经下达了,命令到了广州,陈凯亦是立刻下达到各府县,如今广东一省除了粤西众将控制的地区,已经全部禁止向马尼拉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贸易。对那里的西班牙人而言,寒冬提前来了。

    政令下达,这却是广东当局的第一次,很多事情在禁令执行的同时都要重新磨合。陈凯近期最忙的事情就是与禁令相关的,对他而言亦是一种全新的经历。

    到了下午的时候,公务尚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