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5 章(第1/2页)  龙凤双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杀害。

    陈友谅在反元战争中竭力争取汉族地主阶级合作,收罗了不少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知名的有元兵部尚书黄昭和进士解观等人。同时,他在天完内部制造分裂,篡权夺位。至正十九年九月,陈友谅杀害了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十二月,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于采石,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仍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

    汉政权建立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大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陈朱之间的战争是封建统一战争,前后进行了三年多,历龙湾(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阳湖(二十三年夏)几次重大战役。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的篡权夺位深为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至八月陈又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史称“鄱阳湖之战”,朱元璋采纳郭兴的建议,用火攻击败陈军,陈友谅突围时又起大战,陈从船舱中探头出来,竟中流矢(箭)而死。陈友谅不善于抓住战机,是他失败的很重要原因。

    张定边等护陈友谅次子陈理返武昌,立理为帝,改元德寿。24年二月,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陈理至应天,元璋封为归德候。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定居,“平安无事”。

    陈友谅阵亡之后,其部下将其葬于武汉蛇山之麓。现今谅墓凄凉,墓前三楚雄风的牌坊,字迹已显模糊,墓冢荒芜,周围垃圾遍地。当年一代枭雄,今亦荒凉如斯。

    遗腹子

    蔡东藩所著《明史通俗演义》鄱阳水战失利,“太子善儿被执”时,还有友谅之妃阉氏者亦遭擒。阉氏国色,为自诩“英雄惜美人”的元璋所迫纳。阉氏初不肯从,寻思身怀六甲,后日生男,或得复仇,遂忍辱屈从。后果得生子名梓,居朱明八皇子之列,被元璋封长沙,为潭王。潭王梓者,乃陈友谅之遗腹子也。

    梓年渐长,就封长沙,临时辞母,阉氏告以身世,秘嘱毋忘时恨,梓饮泣受命而去。无奈心余力乏,复仇无望,乃纵火焚宫,与爱妃于氏共葬火海。其母闻之,忧愤成疾,未几亦亡。

    对这段史实,据蔡东藩氏考核:“史传谓梓由达定妃所出,达定妃又不著姓氏,想因明代档案,讳莫如深,无从参考,所以含糊过去。”言之凿凿,足可补正史之所忌者。

    死因

    关于陈友谅之死,见诸《明史陈友谅传》:“陈友谅与朱元璋鄱阳水战失利汉军且斗且走,日暮犹不解(脱)。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挥),骤中流矢,贯睛及颅死。”

    事隔两百余年,明代嘉靖时武定侯郭勋在所著《英烈传》中,却说陈友谅是被他的先祖郭英一箭shè杀的。白纸黑字印着:“友谅的船,且战且走,未及数里,那郭英、朱亮祖又截住了来杀。两船将近,张定边拈弓搭箭,正shè着郭英左臂。好郭英熬着疼痛,拔出了箭头,也不顾血染素袍,便也一箭,中着陈友谅的左眼,透后颅,登时身死。对此一说,时人万历举人、明文学家沈德符所撰《野获编》里说,“郭勋卑劣,侵冒shè杀陈友谅之功,为其祖百计设谋,冀达上听,企图封赠世袭。”沈氏仗义执言,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也有人站在郭勋一边,承认其祖上功勋。当时的郎瑛在其《七修类稿》中就是这样写的:“元末僭窃虽多,独陈友谅兵力强大,与我师鄱阳湖之战,相持昼夜,势不两存矣。时,郭英、子兴兄弟侍上侧,进火攻之策。友谅势迫,启窗视师。英望见异常,开弓shè之,箭贯其睛及颅而死。至今人知友谅死于流矢,不知郭所发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