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四章:明九识欲斩三尸(上)(第1/2页)  吾来此世开武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陈琦主要向众位高僧大德请教佛法,关于佛家九识论方面的内容,这些是佛家基础佛法理论,却并不涉及各派功法传承,众人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陈琦受益颇多。

    所谓九识,前五识,眼识:眼观色,喜美丽c厌丑陋;耳识:耳听声,喜悦耳c厌刺耳;鼻识:鼻闻香,喜香气c厌臭气;舌识:舌尝味,喜好吃c厌难吃;身识:身感触,喜舒适c厌难受。

    人们通常会把五感和五识弄混淆,所谓五识的“识”,意为分辨,辨别,是对于五感的主观判断喜好爱憎。例如,你喝了一口饮料,这味道在里嘴里就是味觉感官,但是你心里主观判断这个味道好不好喝,喜不喜欢,才是舌识。

    第六识意识,意缘法,喜顺意c厌逆意,就是前面五感的综合判断,假如,你到一家高档餐厅吃了一顿饭,你听了乐队演奏的音乐,欣赏了雕刻菜肴的精美,闻了饭菜的香味,品尝了味道,触摸了真皮沙发的质感,综合在一起,组成了你对这家餐厅的印象感官,喜不喜欢,满不满意,这才是意识。

    人们生活中,前六识一直起着作用,不可或缺,第六识和人们常说的第六感没什么关系,也没有那么神奇,只是佛家总结人们观察认识世界的六种方法。

    第七识末那识,对前“六识”起分别而取舍,喜爱的则贪念c厌恶的则嗔恨,数众生奔波于此。第七识是朝向人的内在思想,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不受感官感受的影响。第七识让我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也造成自我执着c使人拘泥于与他人的区别。

    准确来说,就是自我心中的执着执念,这让陈琦想到了武道意志,这是武者修行的基础,也可以理解为迸发与人的内心灵魂深处的执念,也应该属于末那识。

    第八识阿赖耶识,人们对贪c嗔的贮藏记忆,即成“业”,业有善业c恶业,所谓“三尺头上有神明”,是指善恶行为都由藏识记忆。众生的习性由此生,也是轮回的种子,所谓善恶有报,指藏识中善恶的种子在因缘成熟时会显现,就象种子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

    第八识是建立在第七识的基础上的,人们的心中的执念各有不同,这个时候按照道德标准来将这些执念划分成善恶两种,有的人执着与梦想,是值得肯定的,有的是过于执着于仇恨,被蒙蔽双眼,不择手段,就会作恶。

    仙道修行有一句话:顺为仙,执为魔。仙道修行也讲究顺应本心真我,就是道心,这个道心也可以看成一种执念,不过道心必须顺应天道,顺应人道,符合道德。道心不符合道德,行为就会作恶,人道赏罚就会降下业力和罪孽,永生永世无法成仙。

    执为魔,魔道修行也有自己的道心,可以称之为魔心,将内心看成真我c本我,行事肆无忌惮,毫无顾忌的释放自身享受,追求绝对的自由c痛快,逍遥快活,不管他人死活。

    人类的内心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来至与本能,人体交。配繁衍的本能,演化成;人体进食生存的本能演化成暴食欲;人体斗争生存本能,演化成战斗杀戮。

    从心理学上来讲,将人的人格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c自我c超我。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c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c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魔道就是以本我为真我,以自身的本能为道心,自然不符合道德,被斥之为魔。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c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