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更(第1/2页)  奸臣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然,其中也有特例,比如从大食国运送马匹贩卖到大宋国的,不但可以免税,还可以优先得到他们想要的大宋国货物。

    蔡道这是在用钱财和丰厚的利润回报来鼓励大食国商人大力开展马匹交易,虽然海上运输肯定会让一些马匹死在海上,可他们带回去的货物所产生的利润也足以弥补他们的损失了。

    蔡道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始慢慢冲破西夏国和大辽国对大宋朝马匹交易的限制。

    当然,在面见大力推广养殖马匹的技术,让饲养马匹的牧人有利可图,也是蔡道接下来要花大力气去做的一件事。

    王安石变法中,保马法和后来的民牧,都不是什么良法制度。

    想要改善大宋朝缺马的现状,不单单是要增加马匹的数量,还要像汉武帝那样,想方设法的提高战马的质量。

    汉武帝当年从西域,甚至更远的中亚,交易来了乌孙马和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大大提升了大汉朝战马的品质,这才在历次的征讨匈奴的战争中渐渐取得了上风。

    如果战马的质量太差,单凭卫青和霍去病两个天才将领,恐怕是不够的。

    如今,蔡道手中品质优良的种马很多,而且,阿拉伯马和河西马经过杂交之后,其种群已经形成了数量。如今,这些马还都被饲养在耽罗岛上。

    蔡道打算过一段时间就将他们全部运到洛阳那里。

    整个洛阳府,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山区面积占接近五成,丘陵面积占四成,而平原面积却只有一成多一点。故此,洛阳府周边还是比较适合放牧的。

    在北方大范围的消灭地主阶级,这就是蔡道最想做的一件事。

    第三把火,消化冗官,而不是消除冗官。

    皇权不下县。

    对于这么命题,争论有很多。

    在蔡道的认知当中,这现象应该起源于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后汉。

    这位被后世称颂的皇帝,其实,派出他的身份和姓氏,他的出身比他先祖刘邦还低,也就比后梁朱全忠和大明太祖朱元璋高了一些。

    说穿了,刘秀就是一个顶着汉室宗亲,在家里种地的半农半读的农夫而已。

    正是在东汉,世家实力逐渐兴起,地方政务被各地的世家豪姓所把持。而刘邦得以起家的亭长这个地方蚊子官职居然在东汉中后期消失了。

    从此,县以下的那些里长,保长或者村长全都是地方上的土豪劣绅担任,或者是大家族里的族长担任。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这么串联下来,到了大宋朝更是变本加厉,乡村之中,私刑泛滥。

    蔡道会同六位丞相经过商议,一致决定现在北方开始事实,皇权下县的政令。

    第一步,县以下的官员正是纳入吏部管辖的范畴,并且恢复亭长这一异常重要的蚊子官。

    里长,乡长都由知府和知州任命,而这些人并不是当地人,而是由每一年的从太学或者国子监毕业的学子担任。而亭长则由退役的禁军士兵担任。

    这下子,既能让冗官们有事做,不至于白白浪费薪俸,又能让朝廷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时刻保持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平稳状态。

    仅仅是北方地区,就一下子消化了朝中的冗官,就这样,还有不少缺额暂时无法补上。

    蔡道和六位丞相进一步固化了文官和武官们磨勘和升官的标准和年限。

    文官从里长乡长,最短需要六年的时间,而干得长的,最长也不得超过十二年,也即一任里长任期是三年,不得超过两任,如果连续两个任期内,同时得到上官和御史的差评,任期结束,这样的人即便再年轻,也只能辞官归了。当然,蔡道也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