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八八章三寸不烂之舌说降河北(一更)(第2/3页)  盛唐血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跑到江左、岭南、关中、河东、河北、辽东、甚至山东和陇西,全天下到处挖人。

    那些一辈子都在跟钢铁打交道,技术精湛的老工匠是他们的最爱,从小便耳濡目染,年纪轻轻便学会了怎么锻造钢铁的年轻人同样也很受欢迎,没经验不要紧,可以学嘛!这帮家伙挖墙脚的本事实在凶残,高速公路都还没个影呢,他们就挖到了一千八百多名工匠,关键是这个时代,优秀的工匠都是各大家族和门阀暗中控制的,以至于各大门阀和家族将猛虎义从他们列入了黑名单。

    高速公路毕竟不是铁路,高速驰道也不可能像后世的火车站一样,不过陈应是采取五十里一个小站,一百里一个中型驿站的方式,在修建高速公路的同时,也兴建一个一个驿站。

    西域的原始森木本来就不算多,可是为了修建这些铁路,木材的需要也非常庞大。为此,陈应让人前往西波尔(既西伯利亚,意为“宁静之地”,名称源自蒙古语“西波尔”(泥土、泥泞的地方),古时西伯利亚就是一片泥泞的地方,住在这里的蒙古先民以地形为这个地方取了名字,当俄罗斯人来时,将此音译为“西伯利亚”,也有人认为“西伯利亚”之名源自鲜卑人)。

    在西波尔的原始丛林里,大量的寒山松被砍倒,

    然后钉成木排,装上风帆,沿着鄂毕河,逆流而上,在岸上堆积如山。

    那些从各个地方挖来的木工工匠,就快速正忙着处理这些木材,确定没有虫眼之后便拿去熏,使其脱水干燥。这是一门技术活,铺设铁路的枕木的木材得花上几年时间晾干才能用,太过湿绝对不行,被烈日暴晒之下木材会脱水,整个枕木结构也就被破坏了,太干太湿都会要人命的。只有最富有经验的工匠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木材保持最佳状态,确保枕木结构稳定和牢固。

    沿着这条东起伊吾,西至高昌的高速公路两侧,大量木材加工厂、钢铁加工厂拔地而起,建设高速公路所需的板材和钢材都在这里加工。再远一点便是砂石厂、炼油厂、轴承厂、水泵厂、防锈漆厂、沥青厂一大堆配套的工厂一字排开,当然,这些工厂都正在紧张施工中,为了那些原本被西突厥或吐蕃人俘虏的战俘,提供了宝贵的活命机会。

    由于西域这块地方战争不段,特别是高原上的吐蕃人,如今还没有分出胜负,陈应让刘统他们消停一些,他们吐蕃人与吐蕃人就开始了撕逼大战,打得狗脑子都出来了,交战各方都有各自的战俘,按照他们的传统,战俘肯定是要杀头的,处死的,在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日内瓦公约一说。

    好在,陈应需要大量的工人修建铁路,于是,安西军成了各国各族奴隶的吸收地,甚至连萨珊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随着古印度笈多帝国解体之后,这个国度爆发了内战,在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国家的混战中,大量奴隶也随着商队,进入了西域。

    陈应购买奴隶战俘的价格少得可怜,一个壮年男子的奴隶的身价只不过三千钱,或者相当于三千钱价值同等的货物。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需要,各大商队会提前集中大量的奴隶或战俘,让他们沿途充当免费的运输劳力,驮运货物,抵达西域之后,与西域都护府交易,获得资源。

    杨蓉看着热火朝天的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惊叹道:“我的天,好壮观啊!这得多少人修建这条公路?”

    “也没有多少,大约七八万人吧!”陈应得意的说:“其实大量的新型工具的使用,对于人力的需要就少了很多,比如这根重达三千斤的钢轨,如果需要人来抬,平均下来至少需要三百万勉强可以抬得起来。然后,采取动滑轮组的龙门吊车,最多二十个人就可以将这根钢轨放在需要安放的地方。”

    李秀宁望着一根根钢轨放在地上。心疼的道:“修建一千二百路里,需要多少钢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