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魏征出面,把秦琼、程知节、谢映登他们四人拉到东宫阵营里去,那样对于李世民来说,才是致命性的打击。
李世民喝着怀里的葡萄酿,感觉却无比的苦涩,脑袋中更是空空如也。
浑浑噩噩,浑然不知魂归何处,不知道坐了多久。
李世民终于醒悟了过来,他冲一旁边伺候的宦官问道:“父皇如今何在?”
宦官躬身道:“回禀秦王殿下,陛下,如今正在临潮阁会见陈驸马!”
“替孤传句话,秦王必不负父皇所托!”此时李世民已经转过弯,什么都是虚的,他如今只需要扮演好一个角色,那就是最听话的儿子。
甘泉宫临潮阁,李渊带着工部尚书武士彟,以裴寂与陈应商量,陈氏钢坊的问题。简单来说,李渊想听听陈应的意见,是将他的那些钢铁、甲坊、弩坊挂在武器监之下,还是挂在工部之下。事实上武器监也好,工部也罢,都想把这只会下蛋的金鸡争到手中。
因为这些钢坊一年的利润就多达一百余万贯,差不多相当于大唐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一。无论是谁,拿到这些产业,哪怕只是经营,干出成绩,升官发财不在话下。一番争执,结果李渊还是倾向于陈应的便宜表姐夫,李渊的老友工部尚书武士彟。不过,现在李渊还是要听听陈应这个专家的意见,再做最后的决定。
陈应听到李渊叫他的来意,想了想,望着武士谫道:“武尚书,如果把这些工坊,全部放在工部,工部有哪些劣势?”
陈应这么问武士谫,其实也不算是为难他,而是要看看武士谫是不是到底合适的人选,搞工业,绝对不能大跃进,虽然高炉炼钢的技术并不算高明,可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依旧是踌时代的先进科技。
如果按照工部的那些工作模式,很可能会把好事办成坏事,至少陈应的这两座高炉,根本就可能发挥出原本的效率。
武士彟想了想道:“工部最大的劣势,就是我们工部,规模生产的经验基础薄弱,现有的几个工坊,工匠的技术不高,接收之后,可能会面临着缺乏高水平工匠的障碍。”
懂行啊,陈应在心里道。但他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说道:“这么说来,武尚书对工部的工匠技术情况,也是比较了解的罗?”
“我曾经在在工部几个工坊观摩了三个多月。”武士彟自豪地说道。
“原来如此。”陈应又点了点头,道:“那你说,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听到陈应反问,又年看到李渊期许的目光,武士彟侃侃而谈道:“我觉得可以有几个办法。第一,将原来的工坊工匠,全部留用,并且擢升他们的待遇”
不等武士谫说完,陈应就打断道:“擢升他们的待遇,恐怕有些为难!”
“为难?”李渊非常好奇的问道:“这有什么好为难的?他们的各个坊署,你所谓厂长,直接委任为正七品署令,次者从七品,各级管事和工匠则以此类推。”
陈应突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陛下,这恐怕不够。臣在建立工坊的时候,把工匠分成三等九级,既第三等最低,为匠工。三个月学徒期满,自动成为三等匠工,做满一年,则提升成二级匠工,三年以上者,则提升为一等匠工。匠工之上,则是匠士,分别为三等匠士,二等匠士,一等匠士,最高级别的是,匠师,以一等匠师为最高,我给他们开的待遇是,一等匠师年俸禄六百贯。”
“什么俸禄六百贯?”别说武士彟膛目结舌,就连李渊也震撼异常。
以武士彟的官职,他一个月的俸禄,其实就八千钱,也是就八贯,一年下来,加上俸料三百七十石,加上九百亩职田,其实他的全部合法收入,也不过两百四十贯钱,不过唐朝的钱比后世的人民币值钱多了,三品官员的俸禄,对比人民币大约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