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0 章(第1/4页)  烈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思的奇事异闻。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如是写道:“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也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多鬼神志怪之书……”六朝以来神鬼志异空前繁盛,从初时的《搜神记》至往后的《聊斋》、《萤窗异草》等,绵延千载而息息不竭,而后世文人多好辑佚补稗之道,使得这些亦假似真的文化宝藏得以渊源流长并不断臻缮。

    所谓“志怪、传奇无可信矣”的观点在近代唯物主义理论下似已成定局,阅读这些稗缀杂异之书皆是从文学赏鉴、时风考证的角度出发,殊不知但凡天下之事皆从“因果”二字,书者走笔行文并不尽为空穴来风之事。纵观汗青万世,岁次峥嵘,那些奇闻异现的事物繁若恒河沙数,若仅单凭现时今日的科技文明程度及所谓“客观”态度来审视此类未明之物,或许经年历载之后,予往世者徒留笑柄。

    古来民间诸行百态,自有偏行“撷异”一脉,源于巫风而衍于鬼神,行走于天下而撷狩世间灵异之事,不妄闻达而志于未明,阅百家诸学,历八方杂陈,究天地之奥妙玄奇而不遗余力。

    此行当实是凄苦艰险,故而向来人脉单薄而畿近绝支,撷异者多是三五为伍,聚于蛮夷荒泽、山恶水险之地,时有安危之虞。时至近代,“撷异”一词更是几不得闻,然番邦外域却时有闻得类此偏好之人,虽与“撷异”之举相仿,但其行止造境却与“撷异”相去甚远,诚不得混作一谈,专于此道者,世人皆称其为“探险家”。

    ==================================================

    ==================================================

    特别篇《溯缘》 溯缘 002 残籍半卷

    1662年,农历正月初七。台湾赤嵌城内依旧是一片狼籍。

    青石街道上稀稀落落着几个挽起裤管的渔民。

    “听说暹罗国那里还有荷兰人在呢……”

    “嘘,小声些,荷兰佬终是抵不了国姓爷的。”

    “是喽是喽,红毛鬼家中看似都没气力呢……”

    最后说话的是满脸青楞胡茬的老林,这位从云林过来不久的中年汉子话音未落,就被偏巷里窜出的一队荷兰士兵撞了个踉跄。

    “呸!”老林揉着被撞疼的肩膀,望着已远去的士兵小队恶狠很地朝地上啐了一口:“敢是么投胎去!”忽然间,三人的目光都被地上那藏青色的旧布囊所吸引,老林的唾迹正是落在袋口露出的旧书一角。

    三人面面相觑,年长的本地渔民老陈小心翼翼地把那布囊拾起,不安地问道:“这敢是红毛鬼落下的东西?”

    “怕是着大关系的簿子吧,丢了好,丢了好!”小个子的阿张斜眼瞟了下老陈手中的布囊。

    “怕事佬,”老林怂了一把阿张,“真是着大关系的东西,就该给红毛鬼一个教训,找个旮旯僻静的地方尽给毁了!”

    一路小跑,行行望望半个多时辰,三人来到城外滩边的一块大礁背后,倚着满是藓斑的礁壁,方才敢将那本荷兰人落下的旧书抽了出来。老林心直,扯下小半本沾了唾迹的书页就撕,甩手一扬,纸片飞花般地落在沙滩上,旋即又是一阵海风,顷刻间已吹散怠尽。

    老陈见状急忙一把夺下:“硬是么看看究是甚么再毁也不迟啊!”老林想想也是,三人屏着气将剩下的书页细细翻了遍,书中字若蚁行,繁絮纠杂,佐以水行地势、奇株异植、走兽飞禽之属的附图,笔意古朴宕伏,书色老涩却全无虫蠹之痕,似有所见但偏偏又端得看不出什么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