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定陵(第1/2页)  新安鬼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从洛阳返京途中,行至巩县,赵朗特意前往他父亲的茔地——永安陵进行祭奠。

    站在陵园神墙的角楼上,他望向远方深蓝的天空和那一轮即将坠落的夕阳,思叹良久后,抽出一支雕翎箭,张弓射向远野。

    看着那支箭在远处无声落下,赵朗长叹一声,遂对站在一旁的赵泽平说道:“人生如白驹过隙,终须有归宿之地,今日箭落处,就是我百年后长眠之所。”

    赵泽平愕然道,“圣上身体康健,为何忽然说起这些?”

    赵朗淡淡一笑,“丞相莫要多心,我只是随口说说罢了。”

    话落,他便取出那个玩具石马,静静盯着它看了许久后,将之交给随行的侍卫,命他们将它埋在箭落处为记。

    “永昌陵,丞相啊,就将此地命名为用永昌陵,你意下如何?”赵朗遥望原野,轻声问道。

    赵泽平喟叹一声,“圣上提早考虑定陵之事,倒也并无不可,且这里背山面水,柏林如织、绿叶如盖,倒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只望圣上到时候不要把老夫忘了,许老夫在旁边建一座小陵,守着圣上,也可日夜沐浴天家皇恩。”

    赵朗知他故意逗自己开心,便也不愿拂了他的一片好心,爽声一笑,与赵泽平携手走下角楼。

    “这永昌陵原来是先帝自己命名的,我想,他是希望大宋基业长盛不衰、世代昌旺。”沈青神色有些黯然,转念一想,他挑眉问道,“恩师,那金匮之盟确有其事吗?”

    赵泽平垂首轻笑,笑声中却充斥着似有似无的寒意,“咱们这个先太后,一向对当今圣上宠爱有加,所以在先帝赶回去侍疾之时,便将晋王也召了过去,交代未来皇位的继承问题,劝说先帝死后传位于晋王。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老夫是此事的鉴证人,又怎会有假?”

    沈青不解,“先帝没有反对?”

    赵泽平惨然一笑,“先帝是孝子,但是并不愚孝,立储之事关系民生国事,他当然不会一昧听从先太后的意见。我想,先帝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他是个胸怀大义之人,对于皇位的交接,他更看重的是治国之能,而非血统传承。他的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与被众多臣子拥护的晋王比起来有天壤之别,所以他才听从了杜太后的意见。”

    沈青更加疑惑了,“可是先帝正值盛年,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培养两位皇子,当时便说他们根基不稳未免言之尚早。”

    赵泽平目视前方,“沈青,你相信预感吗?”

    “预感?”

    赵泽平深深点头,“我想,先帝在下定决心离开夹马营的时候便已经预感到自己阳寿将至,所以才提早选定陵寝,并听从了杜太后的安排,选定了晋王为自己的接班人。”

    “真的有......预感这种事?”

    赵泽平混沌的眼珠子上浮上一层微光,“原本,我也是不信的,可是现在心境却不同了。”

    听他这般说,沈青心里忽然一“咯噔”,急问道,“恩师,你......你这话是何意?”

    赵泽平看着沈青被吓傻的模样,忽然伸手在他头顶上狠敲了一下,“何意何意,老夫都年过古稀,半条腿跨进棺材里的人了,难道还不能提早考虑下自己的身后事了。”

    说完,他便摇着头朝不远处的轿辇走去,爬了几下没爬上去,又回头冲沈青呵斥了一句,“傻愣着做什么,还不过来帮忙,唉,这个没眼色的傻小子哎。”

    蒋惜惜有些拘谨地在程德轩对面坐下,缓缓拿起面前的杯子吞了口茶。茶还冒着热气,烫到了舌头,她于是皱眉龇牙,忙将杯子重新放下。

    不过程德轩似是没注意到她的失礼,此刻,他两手交扣竖于脸前,一双眼睛却盯着桌面不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