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盐船(第1/2页)  新安鬼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程德轩却还是不放心,蹙额对程牧游说道,“现在私盐贩子越来越猖狂,虽然朝廷已将私盐贩售列为重罪,却还是屡禁不止,尤其是建州以杜黑龙、杜黑虎兄弟为首的团伙,竟纠结几十人一起夹带私盐向内陆省份进行贸易,每人都携带着刀剑等武器,有的甚至还持有火器。这个团伙规模最大的时候,人数达到上千,若不是朝廷派禁军进行围剿,将他们两兄弟正法,后面还不知生出多少祸患。所以这批从西夏过来的盐才临时改变路线,在新安卸船,再经陆路运到汴梁,就是为了防止再被贼人在半道突袭。”

    程牧游阖首,“我也听说建州的事情了,而且还听闻那黑龙黑虎兄弟虽然已被正法,但是那帮团伙又推选出了新的首领,那人名叫杜汝,是杜黑龙的表弟,这个杜汝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自拉山头,创建了一只逾千人的军队,不仅抢盐,甚至还能贩运分销,也不知此事是否是真的?”

    程德轩压低声音,“此事属实,圣上听闻后大大的发了一通脾气,撤免了建州二十几个官员,所以这次食盐到了新安,你一定要万般小心,半点差池也出不得啊。”

    程牧游低头行礼,“父亲放心,孩儿一定尽心竭力为朝廷办事,”说到这里,他似是忽然想到了什么,稍稍抬起头来,“父亲,我忽然想起一事,十六年前火烧盐船一案,是不是也发生在新安?”

    程德轩又抿了一口茶,“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件事?”

    程牧游垂目,面容亦变得严肃,“以前在新安转运的盐量占整个京畿路的一半,是为一大枢纽。繁忙时,停靠新安的盐船等候批验,列樯蔽空,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郭。后来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故,所以才专门改了路线。”

    程德轩叹了口气,摇头道,“没办法,那次事故死得人太多了,否则,新安应该远比现在繁华。”

    “据文献记载,那场大火发生在天寒地冻之时,炎光一灼,百舫尽赤,青烟睒睒,熛若沃雪。船上的随行人员,狂呼气竭,有的跳入水中淹死,有的则被活活烧死,千余条性命瞬间消亡。等到火雾散去,运河河岸一片沉寂,像是人间地狱一般。在这场事故中,总共有一百一十艘船被烧毁、烧坏,死一千两百余人。”压着声音说完这段话,程牧游抬起头,“都说当时西北风大,火藉风威,势如席卷,此时恰好遇到船只交接,相互锚结,急切之时不能撑移。加之船员慌乱跳水,未着火的船只坐以待毙,所以才酿成了此等惨剧。可是那火到底是如何着起来的,文献上却语焉不详,不知父亲可知其内情?”

    程德轩冷哼一声,“火当然不可能平白无故的自己烧起来,那场事故,与其说是天灾,倒不如说是人祸更妥帖一些。”

    程牧游吃了一惊,“人祸?难道是有人故意放火?”

    程德轩点头,“太祖朝时对盐船管制甚严,除船上必用的油灯之外,其它照明物品一律不得上船,甚至连在船上做饭都不可以,船员只能食干粮。可是后来督办此案的官员却在一条盐船的残骸上发现了被烧焦的半截火把。”

    “火把?”

    “没错,就是火把。盐船停靠在新安口岸时,朝廷特意派了驻守新安的厢军副部头严庆阳守在岸边,以备不时之需,而那个火把,正是属于这只厢军部队的。”程德轩轻声说道。

    “这么说,那严庆阳的手下私自上了盐船?”程牧游大惊。

    “证据确凿,除了他又能是谁?”

    程牧游面露不解,“后来呢?为何没有听人提起此事?以先帝的脾气,找到始作俑者,必然要将此人严办,可是为何文献中没有记载?”

    “因为严庆阳逃掉了。”程德轩努着嘴摇了摇头,“他不知从何处得到风声,所以赶在禁军到来之前,带着部下逃出新安,不知去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