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萧松与萧娜(第1/5页)  太升南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巡讲话坚定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一夜之间,大江南北一片沸腾,工农商各界人士及普通群众,都开始学习学习再学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是在能看到报纸能听到广播的地方。

    稍微有一点想法的人都在想:如何才能投身到这热火朝天的潮流中去?

    1992年,就这样成为了一个分水岭,也成为了当时很多人的一个人生分水岭。

    自改革开放,历经1981年左右的农村土地承包,1985年左右的乡镇企业建设。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拉锯阶段,1992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连接,尤其是政策方向上的连接,它坚定并统一了方向。自此以后政策更加开放,外资引进的力度在加大,直接影响并促进了后期计算机、电信与移动通讯行业,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下海,这简单的两个字就这样成为了一个与其字面意义截然相反的专业名词,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趋势,自此以后,也承载着这个时代很多很多难以言说的故事与情怀。

    这一年,萧松二十六岁,萧娜二十一岁。

    各种的机缘巧合碰撞在一起,他们也成为了这拨万千下海人员之一。

    故事就这样开始。

    萧松高中毕业以后,在社会上闲荡了好几年,然后不听所有人的意见,哪怕与自己的父母闹翻也执意要做生意,就是不去父母托人给他安排的什么什么厂之类。不管怎么样,他东拼西凑还是在都江堰经营着一间只有一个老板兼员工的照相馆,门店不大,约五十个平米,但照相馆有一个很好的名字:自然年华。其实,他给人照相的时间并不多,很多时候他都背着摄影包到处跑,拍摄所谓的风景艺术照,当然,风景艺术照并不能让他填饱肚子,也不能让他成为所谓的摄影家,这也是让他成为父母眼里不务正业的最有利证据。但父母拿他没辙。几年下来,照相馆虽然不怎么挣钱,可是也没有亏钱,所以,萧松依然过着自己认为很是逍遥的生活,至少没有饿着肚子去追求理想啊。

    萧松的父母是是技术人员,zj人。随着工程项目而迁入sc。他还有两个漂亮异常的妹妹,一个是萧娜,另一个是萧蕾,为什么“异常”?至少在他眼中就是异常!因为这两个妹妹与他相比,就是漂亮的有一点不合道理,他有时甚至怀疑是否是父母的基因在生下他之后就突然变异?虽然他与父亲的关系不怎么融洽,但是对这两个漂亮妹妹,从小他就一直长兄如父般照顾有加,感情很好。

    萧娜中专毕业以后,通过父母的朋友再委托朋友,在都江堰一家银行谋得一份前台柜员的工作,在学校,她学的专业是财会,所以这份工作也算专业对口。每次同学见面,羡慕的、妒忌的,各种言语都让她无暇应对。在当时,从学校出来就能够进银行工作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她也很是满意自己的工作,也很努力,一年多时间就晋升到营业组长,无论是父母还是朋友,都给予了她很大的肯定。接下来,找一个男朋友,谈谈恋爱,顺理成章再结婚生子。这应该是父母最大的期许了,也委托人给她介绍过好几个,萧娜从小她就是个很听父母话的孩子,所以她也去见了,但总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最后都不了了之。总之,与很多同龄女孩一样,在期盼的欣喜中上班、下班、下班再上班,日子也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了。

    她唯一有一点的不安就是萧松了,自己的这个哥哥,一个很文艺但有时也很暴力的哥哥,一个总是很让父母担惊受怕的哥哥。在她的记忆力,萧松是从头到脚的叛逆到底,破坏力惊人,就没怎么好好听从过父母或老师的话,相反,自己的想法老是一大堆,可他们的方向从来就好像是反的。

    上学,不去!

    进厂工作,不去!!

    托人安排的相亲,更是不去不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