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 章(第1/4页)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均知此八百壮士为盖世的英雄。”

    1938年8月,为纪念“八一一”出师和“八一三”抗战一周年,谢晋元向租界当局提出悬旗3天,遭拒绝。8月11日晨6时,谢晋元带全体官兵在孤军营举行升旗典礼。4 小时后、工部局派白俄一队冲入营内,抢走国旗,并用机关qiāng向手无寸铁的孤军shè击,4名士兵牺牲,受伤11人。第二天,租界当局又将谢晋元等十余名军官移至外滩白俄军司令部幽禁,全体孤军进行绝食斗争,上海各界群众团体纷纷向租界当局抗议和jiāo涉。租界当局被迫送回国旗,抚恤死难人员。10月7日谢晋元等人回到孤军营。

    随着上海形势的不断变化,日伪政权多次对谢晋元威逼利诱,企图使他变节,但他毫不动摇。1939年9月,处于困境中的谢晋元写信给自己的父母说:“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表现了他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yín,贞忠不二的高尚品德。

    1941 年4 月24 日晨5 时许,早cāo点名时,郝鼎诚等4 名士兵迟到5 分钟,谢晋元当众训斥。不料该4 人早受敌伪诱骗而投敌,在全体跑步时乘谢晋元不备,拔出暗藏的短刀向他头、腰两处猛刺,谢晋元当场昏倒。下午6时许,因失血过多,谢晋元含恨去世。全团官兵失声痛哭。上海各界举行隆重的吊唁仪式,遗体停放在临时搭起的灵棚内,前来吊唁者达数万人。4 月28 日,蒋介石发出通电,明令追赠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1941 年12 月7 日,太平洋战争bào发。12 月28 日,数百名日军冲入孤军营,将孤军全部押到宝山、月浦飞机场拘禁。1942 年2 月9 日,又将他们押到新龙华游民习艺所,强迫挖壕沟、做苦工。因孤军反抗,又被押到南京,关在原第一监狱的俘虏收容所中。孤军仍坚持每天跑步和做体cāo,敌人将军官和士兵分开关押,并以各种方式加以折磨。日本投降后,孤军从全国各地及南洋回到上海的,共100 多人。其中被日军押到新几内亚做苦工的36 人,经澳大利亚政府军舰护送,1946 年8 月24 日抵沪。

    在宽广正面的攻防作战中,随着大场的失陷,中、日双方军队的战斗重心,转向了苏州河沿岸地区。

    10 月28 日,日军第3、第9 师团主力,同中国守军在梵王渡至南翔附近的苏州河上,展开了战斗。苏州河是黄浦江的支流,从梵王渡到南翔附近,河幅最宽处约百公尺,到周家桥附近只有三四十公尺。河南端有沪杭铁路桥及中山公路桥,西端南翔地区有通汽车的木桥。由于沪西地区一片旷野,障碍度极低,中国守军从大场撤退后,只能凭借天然河道抗击日军。

    第3 战区司令长官部,鉴于部队撤退后,中央作战军正面缩小,且沪西战斗中中央、左翼作战军所属部队减员严重,下令撤销中央作战军;将正面划分为左翼和右翼两个作战军,分别由陈诚和张发奎指挥。左翼作战军辖第15、第19。第21 共3 个集团军,第9 集团军归右翼作战军指挥。

    27 日,第9 集团军向苏州河南岸撤退之后,zhà断了淞沪铁路桥和中山公路桥。左翼作战军一司令命进入南翔附近公路桥北端,守卫桥头。右翼作战军即调集中央教导总队一部、第1、第78、第36、第40、第46、第87、第88、第102 师及税警总团等部共约10 个师的兵力,于苏州河南岸进入前沿阵地。28、29 日两天,数次打退日军的进攻。30 日晨,日军集中pào火,向苏州河南岸的丰田纱厂、北新泾镇、屈家桥等中国军队阵地猛烈轰击,同时出动飞机,轰zhà守军部队。12 时,日军主力借pào兵火力及烟幕掩护,强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