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0 章(第2/4页)  舰队战术与海岸战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标,一且舰队成为红军主力后,威胁大增,并使蓝军在最大距离发shè飞弹时,无法发挥所yù效果。故蓝军须制定主动侦搜计画,改变整个作战计画,所有因素皆须列入考量。双方舰队在广大的海域运动,致力于侦搜作业,期先发现敌人,使敌人计画受挫。双方打击力此时如压缩之弹簧,一且任一指挥官认为已获得充分情报,立即反弹,先发攻击。

    本范例之优点:结论

    吾人务须从各角度检视本范例。第一,假设所有资料系透过分析所获之精确真实资料。符合各种条件,且所有变数或战术方案皆已研究;换言之,所有资料系实际完整之战术资料,可用于实际作战。此时指挥官与参谋首要之务系考量还有那些不确定因素,容许之误差范围为何。例如,渠等应关注伯诺提(Bernotti)对鱼雷有效shè程之看法。设若蓝军在1,000处发shè飞弹攻击陆地目标,使敌军有所戒备后,却未准备空中攻击,后果将如何?在飞弹命中前,吾人根本无法预判命中率。作战模式如虚拟实境之电脑模拟,容易让使用者误认这是最好的模式。了解海军作战者使用笔者之模式时,更容易犯下相同错误。然另一项危险因素是,海军决策辅助系统提供之作战命令往往被视为一种预测。至于计画方面,完善之计画将可发挥相当效果,但其中尚有诸多变数。例如,纳尔逊将军在尼罗河与特法拉加(Trafalgar)作战时,计画简单明了,但在执行时却杂乱无章。作战分析之目的并非精确预测未来,作战计画亦不代表实际作战情况;其目标系协助计画并赢得胜利,研析与计画本身并不足以赢得战争,然不可或缺。

    本模式并未显示实际战力,仅着重于军舰之机动xìng与运动xìng,两者在面对位置固定之敌人时极具价值。红军如有机动兵力,蓝军须重新制定战术,包括电子辐shè管制计画。设若红军亦拥有舰队,蓝军须开散更多感测系统,攻击计画势必另行制定。集中兵力防御之优势亦体现于本范例,文中未提出者是,蓝军如为因应红军侦搜系统而采疏散部署,其集中火力攻击非但无法奏效,反而容易遭受红军之循序攻击。

    本模式之缺失在于将打击力与防御力平均分配于为数不详之各型军舰。如今美海军系将打击火力置于航空母舰,防御则由神盾级舰与舰载机共同负责。依据本模式,其战力损失较严重。研析结果显示,两艘航空母舰之作战舰队,剩余战机打击力为50%,空中战力全数损失的机率为25%(两艘航母皆失去战力);而空中战力几乎全数保持之机率亦为25%(两艘航母仍可作战)。

    计划战术时须谨记一句名言:「军舰与岸上的堡垒作战是件愚不可及的事。」本范例亦证实这个说法。红、蓝军间之相对存活力与复原力虽难以计算,仍须加以评估。美海军的计画中,即使旨在制海与维护美国海上利益,仍常考量陆、海兵力对比问题;故相对存活力之关系有赖专家深入研究计算。

    本范例最重要之目的系呈现现代海战之程序动能。即令最简单之研析亦不能避免繁杂之侦搜过程。在探讨历史海战的章节中,笔者以简单之两军对战模式即可说明海战本质,并可展示兵力架构与兵力对比;此外还特别展现出弱势兵力具有之优势。但当吾人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长程武器使吾人之分析趋向复杂,侦搜作为亦须列入消耗战之考量因素。在攻击上强调一次行动之威力,而非以往之持续摧毁力。持续战力所代表的不仅是存活力;而主动防御已益形重要。

    总言之,现代海战须考量下列因素:

    双方皆配备攻击xìng武器,shè程决定其效能。

    双方皆具备防御能力。

    双方皆配备侦搜系统,至少须能追踪与瞄准敌人,俾利遂行攻击。

    一方进行侦搜作业时,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