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4 章(第1/4页)  苍茫大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行。雷雨携了袁晶晶的手,告别了普里兄弟,下山而去。故老相传,中华大国,古为南瞻部州,天下之中最为繁华。国人多信奉道、儒两家,两家又分支派,是以门派林立,正魔相恨,争斗不休。后来佛教传入,但多年之间,并不兴盛。佛祖大劫来临之时,有感于中华之刀光剑影,便投胎至此,兴盛佛教,劝度众生。开元元年,唐玄宗执政。昭告全国,免赋税,宽刑律,并大赦天下。当天,后宫传来喜讯,晶妃娘娘生下一个女婴。小公主生下后嚎啕大哭,不吃不睡,宫中御医皆束手无策,遂贴出黄榜。三天过后,有一游方僧人揭下黄榜,轻抚公主顶门,小公主遂停止哭泣,始露笑颜,从此再也不哭一声。娘娘感恩不尽,以重金相谢,和尚拒绝,轻喧佛号,道出几句偈语,曰:“忽忽二十载,度劫入尘埃。传法灵山寺,众生诵如来。”和尚说罢,扬长而去。有好事者跟着和尚走到城外,但见祥光瑞蔼,空中花瓣纷飞,香气扑鼻,哪里还有和尚的身影?公主自小便喜听诵经之声,学会认字以后,更是喜读佛经,过目不忘。十几岁时随父皇东游,行至河南府义阳县境内,忽见一座大山,山势奇伟,松竹繁茂,花草竟芳,鸟鸣婉转,端的是人间胜地。玄宗喜不自胜,一连在山上游览了数日,沉浸在美景之中,没有注意到小公主经常在无人处,目光茫然,不知在想些什么。玄宗走时,小公主却执意要留在此处,玄宗知道公主的脾气,也知道她自小便一心向佛,也不勉强,留下几个宫女伺候公主,另拨下银两,在山上建成一座寺院。寺院建成之日,公主亲自命名为灵山寺,此山也就因为灵山寺而叫做灵山。公主在灵山寺出家,法名度劫,却不剃度。而且寺中有僧有尼,皆留长发,实为寺院中的一大怪事。灵山寺虽古怪,但度劫在寺中传佛法,度世人,做下了无边的功业。而且香客在寺中许愿,只要心诚,只要没有歹念,都极为灵验,所以香火日渐鼎盛,日后成为中原地区四大古寺之一。几年之后,度劫坐化,尸身亦化做红光而去。那一天,距离公主出生之日,整整二十年。后来,灵山寺被封为国寺,诸多皇帝亲临寺院降香。灵山寺声名远播,香火鼎盛,更有许多外国人不远万里前来参拜。因寺院所在之地和雷音寺所在之地同称灵山,故被称为东方的“小雷音”。这一日,灵山脚下,一男一女携手而行。男的身材挺拔,面目清秀,嘴角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是个俊朗的年轻人。年轻人的目光深邃,偶尔寒光闪动,充满着凌厉的霸道之气。女的身段阿娜,肌肤白嫩,容貌艳丽不可方物。二人正是雷雨和袁晶晶。两个人下了冰雪顶,也不御剑,走走停停,一路游山玩水,向北而来。碰上不平之事,两人便暗中管上一管,只为少年心xìng,并不留名,路上倒也收拾了几个恶徒。两人行动飘忽,身手快捷,又故意制造一些神秘色彩,于是受惠之人皆以为神仙下凡,回家之后支炉上香,顶礼膜拜。

    第五章灵山

    第五章 灵山这一日,雷雨和袁晶晶来到一座山上,好漂亮的一座山!给人的感觉便是秀气两个字。山石奇形怪状,造型瑰丽,观之爽目清心。山泉在石间林中潺潺流淌,鸟儿在繁密的枝叶间歌唱。问当地人,说此山叫做灵山。雷雨心中一动,想起爷爷临终前说过的话:灵山寺东有座山叫‘犀牛望月’,你先找到牛头,牛头正南走一里地有一处泉眼,泉水汇成小溪,注入一个深潭,当地人叫‘望月潭’,潭东是一处峭壁,上得峭壁后,再往东是一个深谷,两边皆有树木,很容易便下到谷底,谷底往北便见一个山洞,山洞的尽头就是你爹娘所居的山谷,你娘叫它仙茶谷。灵山,仙茶谷,便是自己出生的地方么?雷雨心情激dàng,袁晶晶也能体会雷雨此刻的心情,紧紧挽着雷雨的胳膊,柔声细语,巧笑晏晏,慢慢抚平雷雨起伏的心绪。按照爷爷说的地址,两人边走边观赏景色,走着走着,两人便被灵山的景色吸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