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9.立地成佛(第1/2页)  雪域飞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浩天采访回来,紧接着又和李小虎去了阿里。阿里是孔繁森同志在藏最后工作和牺牲的地方,也是采访最辛苦的地方。

    到了阿里,他们顾不得旅途劳累,很快就投入工作,收集到孔繁森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一位退休老干部回忆道:“孔书记到我家拜年,还不忘为我的老伴儿看病,送药扎针。还为老职工建起了卫生所、食堂、娱乐中心……”一位煤矿工人说:“我妻子长期生病,家庭负担日益加重,孔书记送来了慰问金,还自己掏钱给妻子治病……”一个开茶馆的牧民说:“孔书记为我制作了一块‘麦朵茶馆’的招牌,并亲自题名……

    在雪山哨卡,他们了解到孔书记掏出随身携带的400元钱给一位家境困难的战士。他还亲自打电话给离婚战士的家属,挽救他们的婚姻。在学校,还见到孔书记收养的地震中的孤儿,听他们讲述孔书记对他俩的照顾和关心……

    十几天的采访,他们了解到孔书记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看到他留下的遗物和去世前写下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的文稿。采访孔繁森的过程,成了净化自己灵魂的过程。

    从哨卡采访下来,张浩天坐在大石头上念起了采访稿:“孔繁森刚到西藏,就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豪情壮志。年近50岁的孔繁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跑了阿里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达八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李小虎说:“绕地球一周才四万多公里,孔书记转了这么多地方,相当于绕冈底斯山多少圈了,他早已立地成佛了!”

    “在孔书记的带领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国民收入增长6%……”

    “孔书记在阿里才两年,就积攒了这么多功德。而我在西藏快十年了,却好像什么也没干!”

    张浩天仿佛看见霞光中走来的孔书记,正微笑着看着自己。

    李小虎问:“怎么不念了?”

    “孔繁森说西藏美丽的蓝天、洁净的空气、纯净的雪水就是我们发展经济最好的资源,等把矿泉水开发出来让外国人用美元来买……”

    李小虎说:“和建华、雪梅一样,怀揣梦想,心系西藏。”

    张浩天心头一沉,仿佛又看见了宋建华、王雪梅的笑脸。“1992年底,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坚持继续留在西藏,来到西藏最偏僻、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的阿里地区……”

    李小虎打断他,说:“我有种预感,我们这次采访一定会大获成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轰动全区、轰动全国,你信不信?”

    “成名、轰动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从孔繁森身上看见了心系群众,奉献高原的伟大情怀。我们要为大家树立一个真实可信,感人奋进的英雄形象,要让全社会认识一个可亲可敬,令人信服的孔繁森。”

    李小虎捏着一块石头说:“水流走了,石头还在!要让孔繁森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财富和前进动力。”

    “走之前,能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很激动。”

    李小虎看着河谷上游一处隐约可见的工地,问:“你说何帅他们会不会就在那里建水电站?”

    张浩天站起来,感觉那个地方并不远,说:“走,去看看。”

    下了山,他们坐上车,顺着土路开到了工地,看见何帅正和几个人站在一辆挖掘机旁,指着河谷远方讨论着什么。张浩天扯着嗓子喊了两声。何帅回头看着他们,跑过来张开手臂一手搂一个,“怎么找到这来了?”m.oquge.co m

    洛布顿珠蹑手蹑脚地问:“我干点什么?”

    何帅说:“去外面找两个木箱子当凳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