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东北风云(一)(第2/3页)  重生193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东北兵工厂的主要机器设备和工程师全部都来自于日本。那时除了清末张之洞搞的汉阳兵工厂,整个中国还没几座像样的兵工厂,无论哪门哪派,其武器大多需要依赖于进口。与他们相比,奉军顿时优势立显。除了武器,还在奉军中派驻军事顾问。

    “老日”对内发出了要打工就给奉军打工的号召,前前后后介绍了一大帮子人去给老张做军事顾问。当然这些家伙本身就居心叵测,业余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奉军中刺探军情,物色和培养亲日军官。

    不过,就军事素质而论,日本顾问们倒也不是白给的,后来赫赫有名的“关东群雄”,比如本庄繁『后任关东军司令』、板垣征四郎『后任关东军参谋长』都曾在奉军中担任顾问。

    这些人大多是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人人在军事指挥上都不是吃闲饭的,遇到紧急情况时,控制不住表现欲,经常想上去表现一下。

    遇到这种情况,本着“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原则,老张也乐得让这些“高级打工仔”上去卖点力气,替他挡上一把。比如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奉军被直军追得无路可逃,眼看连家都回不去了。本庄繁跑出来,请求代为指挥。

    这位未来的关东军司令还真不是盖的,一下子就把直军挡住了,奉军残部才得以顺利撤出关内。甚至有时看到作为“自己人”的老张在打架时吃了亏,“老日”连板凳都坐不住,不顾观众不得进入场内的规定,撸起袖子就上阵了,在众目睽睽之下,愣是把老张的11人足球队变成了12人。典型事件是阻止郭松龄叛乱。

    郭松龄,长得人高马大,人称“郭鬼子”,其部向来为奉军中之精锐。小郭为人恃才傲物,既看不起老派『跟老张出生入死、两肋插刀混出来的那些哥们儿』,也瞧不上同为新派的“士官系”“大多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就连对自己的老板张作霖,也经常当面耍态度,给脸子。

    他对老张的看法,除了认为他偏袒老派和“士官系”外,还不满意他“热心内战、对日本妥协退让”。面对这样一个愤青,老张也不胜其烦,索性让他出国考察去了。考察回来,小郭汇报学习成果,第一项就是要把老张赶下台。

    起先,他和老愤青冯玉祥约好,老少愤青准备一道手拉手找“卖国贼”老张算账。没想到老冯没几下就败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小郭牙一咬,脚一跺,点起三军人马,直奔老张在奉天的窝而来。

    当时奉天空虚,拱卫部队猝不及防,被小郭揍得鼻青脸肿。老张精明一辈子,这回栽在了自己人手上,急得差点儿精神失常,慌乱中,连下野电文都预先起草好了。

    亏得张作相、吴俊升这帮老弟兄拼死护主,加上郭军自己内部开始闹不团结,才最终得以转危为安。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曾指派关东军赴援,并调动重炮部队阻止郭军进攻,算是在关键时候救了老张一命。

    正是有了日本这个后台老板的“大力援助”,原本并不占有绝对优势的奉系很快就在旧军阀体系中独占鳌头了。

    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日本军政要人们作为“幕后英雄”很是欣慰,接下来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收获的季节要到了。张兄应该有所表示了。但是他们等啊等啊,等到花儿也谢了,实质性的利好消息却没有多少。

    莫非张大元帅生病或是突然脑子秀逗了,没法理这一茬?派人去看了,老张健康着呢,气定神闲,面色红润,比谁都精神,也比谁都精明。

    人家只是来了个闷声大发财,拿到好处后跟个没事人一样,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日本人明白了,老张没病没傻,只是耍起了无赖。这就意味着以前在他身上的所有投资都无一例外要打水漂了。

    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日本人再能装孙子,也没法不被激怒。从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