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寒意(第1/3页)  熵减效应:零点突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日期#2017年12月06日;14:18】

    “柳主任,您能否给我详细解释一下eeg波到底是什么东西。”李政道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波谱图,对柳芳菲说道。

    “当然,李处长。”柳芳菲将手放到鼠标上,从电脑里调出一个文档。“您看,eeg,即ele,就是脑电波的意思。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57年,当时英国的一位青年生理科学工作者on在兔脑和猴脑上记录到了脑电活动,并发表了“脑灰质电现象的研究”论文,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十五年后的一位大学教授k再一次发表了关于脑电波的论......”

    “不不不,我要您说的不是这些没用的历史。”李政道挥手打断了柳芳菲的话。“我想知道的是它的概念、原理以及用途。”

    “唔,好吧。”柳芳菲只得作罢,她本来想稍微拖延一点时间。“您知道生物电吧。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种生物均有电活动的表现,大到鲸鱼,小到细菌,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其实,英文细胞(cell)一词也有电池的含义,无数的细胞就相当于一节节微型的小电池,是生物电的源泉。人脑中有许多的神经细胞在活动着,而成电器性的变动。也就是说,有电器性的摆动存在。而这种摆动呈现在科学仪器上,看起来就像波动一样。脑中的电器性震动我们称之为脑波。用一句话来说明脑波的话,或许可以说它是由脑细胞所产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

    “嗯,然后。”李政道手上慢慢旋转着钢笔,看来他对柳芳菲刚刚作的解释很满意。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工作时会产生自发性电生理活动,脑电波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的,该活动可通过专用的脑电记录仪以脑电波的形式表现出,在脑电研究中,至少存在有四个重要的波段。即δ(1-3hz)、θ(4-7hz)、a(8-13hz)、β(14-30hz)。除此之外,在觉醒并专注于某一事时,常可见一种频率较β波更高的γ波,其频率为30~80hz,波幅范围不定;而在睡眠时还可出现另一些波形较为特殊的正常脑电波,如驼峰波、σ波、λ波、k-复合波、μ波等。”

    “所以说你的意思就是说,我们所检测到的eeg信号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通讯信号,而是由人为模仿出来的eeg脑电波信号?”李政道猜测。

    “是的,根据您提供的图谱,我猜测是这样的。”柳芳菲点头,“而且您发现没有,图谱上的波段频率大多都分布在δ波波段。”

    “嗯,这有什么含义?”

    “您听说过erp吗?”

    “这个我知道,在家族进修的时候学过一点点,用来进行测谎训练。就是event-relatedpotential,对吧。。”李政道整理了一下衣角。“但只是皮毛罢了,毕竟我也不是核心成员。所以还得劳驾您这个大博士来讲讲啊。”

    柳芳菲微微皱眉,连这个都知道你还谎称自己不懂eeg波,诚心是想拿我对口实啊。李政道啊李政道,你到底是想要干什么?但没有办法,她只得继续向李政道解释道。“erp,即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eps),也称诱发反应(evokedresponse),是指给予神经系统(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特定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的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而erp与普通诱发电位的区别是:(1)要求受试者一般是清醒的;(2)所有的刺激不是单一的重复的闪光和短声刺激,而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