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神识原理【第二更】(第2/3页)  凡修外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会儿,在角落处找到了一本名叫《神识杂论》的小册子递给史安。

    回到小屋之中,史安便开始阅读起这本书。

    按照书中所言,这神识产生的是人的五感。五感为色、声、香、味、触,由人的五官产生,色即视觉,来自目;声即听觉,来自耳;香即嗅觉,来自鼻;味即味觉,来自口;触即触觉,来自身。由此产生五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此外还有第六识,第六识为意识,也就是神识的雏形,由祖窍产生,是将以五官触及形成五识的知觉,在识海处予以捕捉、认知。就比如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所谓色,这就是眼识的功能。眼识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必须将眼识投射在识海上,用识海中的“法识”,也就是意识来区别这些物品,如这个东西是灵石、那个玩意儿是玉简。所以意识来自其他五识,是五识的更高级的产物。

    意识的功能也有层级之分。

    第一层次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意识,最初的作用就是辨别,如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就能辨别出双亲样子是不同的,**的气味与拉的屎的气味也是有区别的;接着就会产生各种概念,长胡子的那个叫做父亲,而每天给自己喂奶的那个叫做母亲,气味香甜的的叫奶,是香的,气味酸涩的是屎,是臭的等;再一阶段就产生喜恶等情感,不喜欢那个每天板着面孔的父亲,更喜欢每天对自己微笑的母亲,喜欢香气扑鼻的奶水,厌恶臭气熏天的粪便。然后便有各种更加深入的认知,如父亲每天板着面孔的原因在于养家糊口的负担重,他也是爱自己的,屎虽然臭,但也是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等。再下来就有回忆与幻想,最后就是对自然界、对社会群体的认知,亲与疏、爱与恨、荣与辱等。

    第二个层次便是所谓神识,神识产生的位置是两眉中间祖窍,而收于识海。像灵力有修为差别一样,神识也有境界高低之分。

    第一境界成为出窍,通常在筑基期就可达到。这个阶段分两个层级。第一个层级,神识不可释放,只能用于内视,观察自身状况。随着修炼的深入便可到第二个层级,这个层级神识可以释放,来探知更广的范围,是五识的进一步拓展,如阅读玉简上的内容、之类的。修炼程度越高,探知范围越广。

    第二个境界叫做移物,一般是结丹以后的修士可以达到。在这个境界,神识释放后也可像灵气一般操控有形物体,称为神识御物。像元妙子这样的结丹修士御剑飞行,既可以靠灵气释放实现,也可以靠神识释放实现,不过元妙子神识修炼欠佳,还未达到这个境界,他操控法器法宝攻击和防御是可以的,但御剑飞行还只能依靠灵力。

    第三个境界叫触神,就是进一步拓展五识的能力,使之能够探知他人的第六识意识,即观察他人的法识,就是常说的识心术。这个境界可以读他人之心,但要求被观察着的神识境界要远低于观察者,这样才能做到来无影去无踪,否则一旦被其察觉而有所提防,就会出现难以得到他的真实想法而被其误导的乌龙事件。

    此书写到此处戛然而止,在最后也介绍了神识修炼的一般做法,即强化五识、借助灵药和修习神识心法。

    强化五识就是要注重五识的日常锻炼。灵力修为的提升也会增加五识的敏感度,而日常不懈的锻炼,对神识的境界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借助灵药,就是可以通过天然的、后天加工的灵药来提升神识的境界,当然这样的灵物的取得全凭个人造化。修习神识心法是最稳妥,也是最靠谱的方法,不过修仙界的用于神识修炼的心法少之又少,其稀罕程度远远超出了灵气吸收的心法,但仅有的神识心法中也良莠不齐,像甄家的神识心法,不过是最下品的而已,便是这样要想修习,也是难上加难。

    一晃已是两天,《神识杂论》史安已经通读几遍,其中的道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