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初入山门(第2/3页)  凡修外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正”。清字辈为元婴期修士,元字辈为结丹期修士,云字辈为筑基期修士,正字辈为炼气期修士,随修为提升依次更改。初代四名双灵根弟子的道号第二字,采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的“负、阴、抱、阳”四字。所以起初道号为“正负、正阴、正抱、正阳”。以后的内门弟子除了元字辈长老随时物色资质较好的外,全靠每五十年召开一次的“广招贤徒大会”来充实,而去年恰好是第七十一次大会的年份。

    元妙子这一代是第六十六代弟子,当时以《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中的“古、善、为、道、微、妙、玄、通、深、可、识”十一字为这一批十一个内门弟子的道号,只是后来诸弟子或中途陨落,或修为偏低寿终,至现在只留下“古、道、妙、通”四人。

    现在的宗主是这代弟子的第四人元通子,结丹期圆满修为,寿二百六十七岁,正准备修至巅峰状态迎接天降雷劫冲击元婴期。其他结丹期的修士被称为长老,宗门里一共四人。三人是元通子的师弟元古、元道和元妙,都在四象观修行。元通子本是同代修士中被定为内门弟子较晚,按当时的排序得了个“通”字的道号,不过他却是最早进入结丹期的,所以成了元子辈的第一人,入门时的诸位师兄反倒都成了师弟。除了这三位长老外,还有一名是记名长老冯琨,原本是此地一名散修,不是道家出身,被元通子聘为记名长老,在宗门跟前的阳骥城中隐居,主要负责宗门与所辖地界内的几个大家族往来的事务,也在宗门有重要决定时表个态。

    像大多数门派一样,四象观的弟子也分为内门弟子和外门弟子。内门弟子都是资质较好的双灵根弟子,除个别安排有宗门内具体职务外,其余人员就以修炼为主,在有危机时充当宗门的主要武装力量。不过自开宗到现在三千六百余年的世道一直安稳,也没派上什么用场,就连现在四位元字辈的结丹修士也未真正临过战场。

    这些弟子按照修为各有道号,只不过因为数量众多,道号中第二字不便再采用《道德经》中的字句,都是他们入门时自己选择的。云字辈的筑基期弟子六十三人,正字辈炼气期弟子八百余名。内门弟子全部着道装,修炼资源也主要向他们倾斜。

    外门弟子是灵根资质较弱的弟子,多数用自己的姓名,当然要避开“清、元、云、正”这几个讳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他们有具体的工作,如清理卫生、种植粮食、豢养牲畜、洗衣做饭、看门守夜这些在世俗界也比较低等的工作,也有做些培植灵草、开采灵石之类的稍高端的工作,都在炼气期三层以上,有三千四百余人,全部着暗青色的短衣,都是平日随时招募来的。还有四个筑基期的外门弟子,因资质不甚好又年龄偏大,结丹无望,因而没有转为内门弟子,只被安排做些管理工作,负责宗门日常事务的打理,身着蓝色短衣。所有外门弟子的修炼时间相对较少,当然修炼资源分给他们也少得可怜。

    不一会儿的工夫,二人走到了元妙子的洞府。

    “张泉,”元妙子喊来一个年约四十开外的外门弟子,“这是新入门的师弟,现在叫史安,一会儿我带他去宗主那里行入门之礼,回来后你先带他在门内各处走走,了解一下各处所在,然后回来见我。”

    张泉见史安是内门弟子打扮,不敢怠慢,点头称是。

    周昌快步走进洞府,双手抱拳:“元妙长老,宗主师祖有请。”

    元妙子带着史安起身离开洞府,前往主峰,不忘叮嘱一句:“张泉,半个时辰后来主峰接史安走。”

    主峰的正堂是宗主处理政务的所在,堂内陈设较为简单,门对面的墙的正中央挂一副六尺肖像画,画一五绺长髯的道人,着法衣、戴五岳冠、穿白布高筒袜和多耳麻鞋,左手打三山诀,右手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