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29 章(第1/4页)  女帝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灾年官府施赈的还要稀薄,晨光将空dàngdàng的粥水染成颓败的灰冷,仿佛愁饮半生,却从不见底。母亲亦只饮了小半碗,便推了盘箸,依旧往佛堂中跪着。

    回到寿光,仿佛有无穷无尽的时光可以挥霍。横竖无事,我便随母亲在佛堂中跪着。幽光细细,窗外竹影深深,一抹鲜活华丽的深翠映衬出室中的土色灰黄,母亲念经的声音冗密而急促,藏起唇舌间的萧萧哀凉。我漠然跪坐,望着窗外闪闪发亮、簌簌飘摇的竹叶发呆,一颗急yù逃离的心浸泡在无色无相的经文之中,似被牢牢困住。如此半个时辰,忽听母亲道:“你见也见了,跪也跪了,我已无事,你回京去吧。”

    我回味片刻,这才听清母亲的话。不知怎的,我不由自主道:“女儿就在这里永远陪着母亲。”谎言太过急切,我仿佛看见观世音唇边一抹似有若无的嘲笑。

    母亲念了一声佛,缓缓道:“好好一个女儿家,实在不必陪我这个老婆子跪着。你的孝心我已知道,回去吧。”

    我唤道:“母亲……”

    母亲叹道:“玉枢一个人在京中,我也不放心。”

    或许她已看穿我无怨无悔的冷酷模样,或许她厌倦见到我言不由衷的眼神。毕竟我连一个伤心的表情都不曾显露过,更不曾为朱云的死与她抱头痛哭。我刻意避开了她最软弱最无助的时刻,我本就无力安慰。佛前当无诳语,多说一句便多一重罪孽。于是我缓缓起身,恭恭敬敬施了一礼:“女儿告退。”

    母亲嗯了一声,迅速被低沉含糊的念经声所淹没。晨风拂起几缕银发,母亲一直垂眸低首、弓背含胸,像一尊忏悔了千年的石像。

    从草屋中出来,正见绿萼坐在屋子旁边洗衣裳。绿萼虽自幼进宫为奴,但洗衣裳这等粗重的活计却是从未做过。她闷闷不乐地将半盒子皂角粉倒入水中,心不在焉地搓着衣裳。见我出来了,将两只湿漉漉的手在裙子上擦了擦,便跳了上来,“奴婢在外面都听见了,老夫人让姑娘回京去。才这一日便回京,老夫人竟没有生气么?”

    才不过跪了一个时辰,身上便染上了檀香宁静干燥的气息,仿佛所有的生离死别都只是无差别的试炼,回到佛前,都干净平展如一张新晒干的白纸。我如释重负,微笑道:“好端端的,生什么气?”

    绿萼道:“老夫人竟没有向姑娘哭闹,着实有些奇怪。”

    我深吸一口气,风中有草木的香甜温暖,勾起许多当年独居在此的回忆。然而此时的寿光,再也不是我当年借以逃避京城人事之处。朱口子村,是奉旨废居之处。“不被族诛,已然是幸事,有什么可哭闹的?”绿萼甚是不以为然,却也不便说什么,只将两只已经擦干的手在裙子上蹭来蹭去。我向前走了几步,又问道:“顺阳郡主这会儿在做什么?我仿佛听见她昨夜来过了。”

    绿萼忙道:“郡主昨夜来瞧姑娘,见姑娘睡熟,便回去了。这会儿刚刚喂孩子们吃过早饭,带着小姐识字呢。姑娘要去看郡主么?”

    我嗯了一声,无可奈何道:“这屋子如今她是主人,自然要去拜会。”

    梨园新盖了两间木屋,作为高的日常起居之所。虽是居家,发髻却梳得一丝不苟。虽不居丧,却只以墨绿丝带束发,通身不饰珠玉。一身天青色布袍,没有一点绣纹补花。纤腰一握,清淡如菊。高抱着三岁的长女坐在竹榻上,临窗翻着一本论语,口中念念有词。小女孩跟着母亲胡乱念着,一面伸手抓母亲的袖口。指尖如风扫过,纸张轻软无声。屋后是望不到头的梨树林,梨花如雪,充塞天地。她的专注与闲适,与当初京中焦虑狐疑的高,判若两人。

    我在窗外唤道:“妹妹。”

    高连忙放下书,起身应道:“二姐。二姐请进。”

    她看向我时,慈母的温柔神色渐渐褪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