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71 章(第1/4页)  女帝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月初五这一日,封羽顶着dú日头进宫奏事。回了几件政事后,他小心翼翼地说起立太子之事:“启禀陛下,国不可久无储贰。今举国议论立储之事,已有一年。陛下迟迟不下诏,朝议喧哗,人心沮浮,中民怀虑,四夷观望,实无益于国事。微臣请立弘阳郡王曜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社稷,安定人心,则四海宴然,万邦宁定。”

    像之前数十次对话一样,皇帝像核对戏词一般熟稔而疲惫:“为何要立弘阳郡王?”

    尽管已经说过多次,封羽依旧恭敬而从容。然而我们三个人都知道,君臣之间每多一次这样的对话,高曜离太子之位就更近一点。群臣的请求像入秋的凉风一般不徐不疾,寒意却步步紧逼。封羽微微一笑:“弘阳郡王度田驱盗,简吏肃风,入宿出战,叩幕受降,功业冠绝,此忠义。为母守陵,险至灭xìng,为兄祈神,以身代之,此孝恭。不蓄豪奴,不惑yín嬖,不好犬马,不受私谒,此清廉。诸皇子中,论长论贤,实无出其右。”

    皇帝懒懒道:“朕还有三个儿子,他们长大了未必不如弘阳忠孝仁义,未必不如他功业大。朕看……”他接过薄胎白瓷yào碗,暗褐色的yào汤成半片荫翳,“三皇子晔就很好。”

    封羽微笑道:“三皇子晔母昱贵妃,清贵有德,立皇子晔,想来群臣并无异议。只是不论皇上喜欢哪一位皇子,还请早立为好。”

    皇帝苦得皱起眉头,咂了咂嘴,无言可答。于是他转头问我:“朱大人,你说呢?”

    我慢慢放下朱砂笔,仿佛很沉重似的。朱砂墨沁满毫毛之间的每一丝空隙,像天然而然、无所不在的法统和皇权,把人心涨得饱满而无所适从。然而许多人不明白,“亲疏因其强弱,服叛在其盛衰”[221]“聚则万乘,散则独夫,朝作股肱,暮为仇敌”[222],如何维持与延续,尽在这支秃笔所挥的方寸之间。如今我日日握着它,运转如意。

    我站起身,不慌不忙道:“微臣不敢妄言政事。”

    皇帝笑道:“你在青州可不是这样说的。”

    我欠身道:“小小青州,怎同紫阙?微臣已言尽于荒野,尽随弥河水而去。伏请圣躬独裁。”

    皇帝淡淡一笑,将yào一饮而尽:“罢了,那就拟册皇太子诏书来看。”

    我和封羽都知道,迟早会有这一日,因此也不如何惊异,甚至懒怠抬眼相视。他依旧低眉顺目,我又拿起了朱砂笔。封羽更像怕他忽然变卦似的,忙长声道:“微臣遵旨。微臣这便回中书拟诏,微臣告退。”皇帝疲惫似的合上双眼,没有理会封羽。封羽这才看了我一眼,躬身退了出去。

    我照旧拿起一本奏疏,一目十行地读完,却发现自己什么也不记得。只得集中精神,从头看起。我还算镇定,那些字却先欢快地飞了起来,浮光掠影地在我眼前一扫而过。我执笔的手依旧宁定,只是不敢抬头,不愿皇帝看到自我心中满溢而出的喜悦目光。

    虽是不动声色,长久的沉默亦能让他觉出不寻常。我正要开口禀告,忽听皇帝吟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以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缴,尚安所施!’”说着深深长叹,“果然‘羽翼已成,难动矣’。”

    我淡然道:“殿下有人望,新君有威望,宗庙社稷才能后继有人。”

    皇帝哼了一声:“这都要多亏你。你是他的侍读,你把他教得很好。”若在平常,这话无疑已含了八分疑虑两分杀机,此时听来,不过是强弩之末的喑哑镝鸣。

    我不理会,只淡淡道:“难道陛下不想立弘阳郡王殿下么?”

    皇帝道:“你日日在朕的身边,朕想不想,你不知道?”

    我微微沉吟,起身离座,深深拜下:“古人云:‘患为之者不必知,知之者不得为’[2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