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28 钓鱼】(第3/7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冲的时候,便在战战兢兢的氛围中了。

    轰,轰,轰。

    地雷加上四门不停轰击的红衣大炮。

    红夷大炮,其原型是欧洲在1600*前后制造的舰用长炮,明代后期传入**,所有类似设计的火炮都被**统称为称红夷大炮,也称红衣大炮。

    在引进该类火炮后不久,**就仿制成功。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与当时**本国拥有的火炮相比,有很多优点,炮管长,管壁厚,口径大,整体形状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

    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1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

    只能用来守城,一吨的重量,得用三驾马车拉动,拉是能拉,速度太慢,只能保持走路的速度,不适用于机动作战。

    还得路况好的情况,否则更慢,连推带拽,等把炮摆好,建奴的铁骑早上来收玉米了。

    但是守城的作用真是不错。

    16世纪初,欧洲为战舰设计的舰载加农炮,在明代后期传入**,也称为红衣大炮。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也。

    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

    其实当时**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还有一种说法是**对“夷”的避讳,因此改称红衣。

    第一批大规模的红夷大炮输入是从英国在**海域沉没军舰里打捞的舰炮,根据与当时欧洲火炮标准的对比,红夷大炮原型是英国的舰载6磅、12磅、18磅前装滑膛加农炮。

    当时**因为战争急需大量的火炮,因此与澳门的葡萄牙人长期进行火炮交易,澳门有当时远东***炮厂“卜加劳铸炮厂”,与**交易的火炮一部分来自这个炮厂,一部分来自他们打捞的英式火炮和其它渠道买入的火炮。

    天启六*,1626*红夷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发挥极大威力。

    后金的攻城行动在明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是努尔哈赤成军以来的首次挫败。

    1627*,在宁锦之战中,红夷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

    崇祯四*,1631*正月,后金在沈阳利用俘虏过来的工匠刘汉,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他们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由于夷字犯上满洲人的忌讳,红夷大炮便更名为“红衣大炮”。

    ***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军”,后来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炮兵。

    崇祯十二*,1639*,清军拥有六十门自制的红衣大炮,在松锦之战发挥极大战力,连破明军据守的塔山、杏山二城。

    顺治元*,1645*十二月,在入关战争**击潼关,李自成的大顺军列阵迎战,清军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达,坚守不战,次*正月,又以红衣大炮重创李自成的大顺军,李自成流窜至湖北通山县被害。

    顺治二*,1645*四月二十四日,清军调集红衣大炮轰击扬州城,史可法血书告急,南明政权却置若罔闻。次日扬州城破,史可法壮烈成仁。

    清康熙八*,1669*清政府任用比利时人南怀仁设计多种大炮,有三种型号分别是:轻型大炮“神威将军”型,中型大炮“神功将军”型,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将军”型。载入**官书《**大清会典》。

    1840*,第一次**战争时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