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19 我是韦宝舅舅】(第3/5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宁卫,就在韦家庄边上,韦宝甚至没有时间回去拜见一下爹娘。

    即便是到了人山人海迎接的山海关,韦宝也没有时间停留。

    韦宝本来昨天想抽空拜见赵金凤的娘和赵金凤,也实在没有时间。

    今天和大军一起,韦宝虽然想抽空去赵金凤家一趟,到底还是克制了这个念头。

    和女人比起来,到底还是事业更加重要。

    望着巍峨的山海关,看着关里和关外的两个世界,一样都是白雪皑皑,但关外更多了一层肃杀的气息。

    出关,就意味着铁血和杀戮。

    若不是韦宝将关外的老百姓都分流,现在关外几乎没有汉人老百姓了的话,这种气息会更加浓郁。

    清晨大军出发,日落之前赶到了高台堡。

    高台堡的守军将领与前屯堡的守军将领一样,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打开了关门,迎接韦爵爷。

    因为辽东的大军,基本上都在宁远和宁远以西地区驻扎,高台堡和前屯堡这样的堡垒,只驻守了一两千人,人数少,也亲近于辽西,自然不敢得罪或者是对抗权势滔天的韦爵爷。

    对于辽东军和蓟州军的大部分人来说,即便是韦爵爷要裁掉他们,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除非不想在这一带待下去了,韦爵爷现在可是正宗的东北地头蛇。

    韦爵爷亲自到了,辽东军和蓟州军的大部分人,连反抗的念头都没有。

    因为韦爵爷控制了辽西和山海关,轻轻松松就能卡死他们的咽喉,让他们没饭吃。

    这些人敢用投靠建奴要挟朝廷,却绝对不敢用这一条要挟韦爵爷,你们投靠建奴就投靠建奴,韦爵爷又不痛,有不痒的。

    但他们也不会那么听话。

    虽然韦宝之前再三让人传令,让宁远以及宁远以西地区的人都到高台堡和前屯堡集结,可谁都没来,那些辽东军,原先驻防在哪座城堡,还驻防在原地,根本没有人挪窝。

    不对,也不是没人挪窝,应该说,人都集中到宁远城和觉华岛去了。

    宁远城现在成了整个辽东军抱团取暖的地方。

    袁崇焕本来应该属于蓟辽督师府的编制,在孙承宗走后,与辽东世家将门打的火热。

    在高台堡休息了一晚,次晨,韦爵爷率领大军往宁远城进发。

    本来这个路程也得走大半天,正常情况下是下午到。

    但韦宝担心建奴可能随时会发起攻击。

    所以催促急行军,大军中午午时三刻到了。

    正在吃午饭的袁崇焕听闻韦宝到了,不由大惊。

    袁崇焕已经收到消息,知道韦宝会来,会代表朝廷安抚蓟州军和辽东军,只是没有想到韦宝会来的这么快。

    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外100公里左右,宁远小城在1428年(宣德三年)才设“卫”。

    全城呈正方形,共四个门;周长六里八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宽二丈,周长七里八步,只不过比“所”稍大一点而已。

    这样的小城,无论如何不能与有精锐明军守卫的沈阳、辽阳等关外重镇相提并论。

    西洋大炮运至宁远之初,同样被放置在城外的壕沟以外。

    但袁崇焕放弃了在城外结寨、与城池互为犄角的阵势,而将宁远所辖中左所、右屯等所有兵马,连同城外的西洋大炮、各种守城器械和百姓一并撤回到城内,城外房屋付之一炬。

    重修的宁远城城墙四角各有一个方形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相连,当时最先进的红衣大炮便放置在敌台的特制炮车之上。

    火炮调转,火力可覆盖城墙外270度的范围;相邻城墙角敌台之间的大炮还可相对射击城下的敌军,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后金军动手凿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