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10 蓟辽督师的官位】(第3/4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留有一手准备,让孙得功去后金用间让其好友**芳反正。所以非常自信。王化贞和熊廷弼两个人就这样差不多吵了一*,兵部尚张鹤鸣是东林人,因为和熊廷弼私仇,支持王化贞,首辅叶向高也偏心王化贞,所以期间王化贞一直占据上风。最后叶向高又因为害怕出事,开始倾向熊廷弼,朝廷这才拍板决定相信熊廷弼,召回王化贞。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开始渡河,朝廷不得不改了主意,要二人先通力合作。熊廷弼赶紧通知王化贞归并广宁。王化贞坚决不听,觉得**是徒长敌军气焰。派孙得功带援军前去和后金野战。谁知王化贞宠信的武将孙得功已经被策反阵前哗变,局面顿时崩盘,广宁城陷。熊廷弼匆匆还未赶到广宁,接到了逃亡的王化贞,王化贞觉得大势不可为,又做主擅自一路退到了山海关。战后二人被震怒的朝廷解职听勘。熊廷弼,王化贞均被新上任的兵部尚孙承宗下狱,弹劾论死。然后就是新任的王在晋主持要修八里铺,修到一半,帝师孙承宗不服气,觉得堂堂大**一定要反攻后金,又说服皇帝撤了王在晋弃了八里铺,自请督师辽东开始修宁远。孙承宗是陛下的老师,也是微臣的恩师,微臣的恩师当时可能觉得钱太多了,于是修好宁远又开始修锦州右屯。高第上台,就想既然不能打那就把锦右撤了吧。”

    韦宝分析的很透彻,并且将当时东林人的问题直接搬上了台面,从党争的角度论述问题。

    这一回,朱由校**催促韦宝。

    魏忠贤等人听了暗暗欢喜,因为韦宝指出的都是东林党文官的问题,但他们又有点害怕,不知道韦宝想说什么,不知道韦宝会不会转而攻击阉党。

    丁绍轼目光冷冷的瞪视韦宝,不知道韦宝到底想说什么。

    同时,丁绍轼觉得很丢人,因为韦宝的话,戳到了他的痛处,从韦宝的话,丁绍轼可以判断出韦宝是很反感东林党的。

    “辽东战事严重消耗了国力,每*军饷几百*两,且我大明军队在辽东胜少败多,关内又爆发农民起义。守辽东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选择放弃关外,坚守长城?放弃关外防线是肯定不可的。凡是认为放弃宁锦防线,干脆退守山海关的人,就如同丁大人说的,会让天下人寒心。撤军是门技术活。撤掉关外一切据点与军队,到山海关几百公里的路,满清不会在后面追和乘火打劫?大明主动放弃既有的据点也不是没干过,前有李成梁放弃宽甸六堡,后有熊廷弼撤兵关内和高第撤军,其后果如何?撤军效果如何?李成梁撤军:成梁献议移建孤山堡于张其哈剌佃,险山堡于宽佃,沿江新安四堡于长佃、长岭诸处,仍以孤山、险山二参将戍之,可拓地七八百里,益收耕牧之利。道昆上于朝,报可。自是生聚日繁,至六*四千余户。及三十四*,成梁以地孤悬难守,与督、抚蹇达、赵楫建议弃之,尽徙居民于内地。居民恋家室,则以大军驱迫之,死者狼籍。熊廷弼撤军:廷弼曰:嘻,已晚,惟护溃民入关可耳。乃以己所将五千人授化贞为殿,尽焚积聚。二十六日,偕初命护溃民入关。化贞、出、嘉栋先后入,独邦佐自经死。得功率广宁叛将迎大清兵入广宁,化贞逃已两日矣。大清兵追逐化贞等二百里,不得食,乃还。报至,京师大震。养军队才是最花钱的。撤回来的关宁军,朝廷不是还得花钱养?光有山海关,**得力的军队防守,也没啥用吧?朝廷一旦下令撤除关外防线,就意味着辽人守辽土战略破产。那以辽**主的关宁军被莫名其妙断了恢复家乡故土的希望,他们的士气肯定会受打击,会不会在撤军途中哗变?朝廷有能**哗变的关宁军的战斗力相当的军队吗?即使不哗变,朝廷要安抚,妥善安置关宁军,是不是还要花一大笔钱?修缮山海关以及安抚费用,朝廷花钱搞不好比不撤军还要多。关内军队能否与关宁军和谐相处也是个问题。关宁军瞧不起关内的军队。关内军队视撤回的关宁军为丧家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