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06 高第要撤回关外兵马】(第3/6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例如张四维、王崇古家族。

    **晋商则是贸易商、银号等。

    **的晋商靠的是权力、垄断,**的晋商则靠的是巴结权力并通过自己的努力。

    由此,才有老晋商、新晋商区别。

    盐业改革中经几次转变,但总体上,老晋商、徽商成为“盐业主导”。

    老晋商以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为代表人物。

    王崇古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陕西总督掌握军事,王崇古的外甥张四维成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依靠的就是张四维家族的经济,张四维的二弟张四教、四弟张四象都是著名的大盐商。

    王崇古的父亲王瑶、哥哥王崇义、从弟王崇勋、伯父**显、姐夫沈廷珍和外甥沈江均也是大盐商。

    张四维的父亲张允龄、叔父张遐龄、岳父王恩、大舅子王诲等也是大盐商。

    王家、张家在联姻的同时还与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马自强的马家联姻,三家垄断整个盐业市场。

    御史永郜春对此愤怒地说“盐法之坏,由势要横行大商专利”,指的就是张四维、王崇古两大家族。

    **的晋商和**的晋商完全不同,**的老晋商以官僚商**主,他们都是**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团。

    然而,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导致**经济出现畸形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亡于官僚商人倒是可以的。

    韦宝正急于离开京城,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更加着急了。

    因为韦宝知道宁远之战啊。

    韦宝虽然不熟悉历史,但宁远之战这么重要的战争还是知道的,毕竟是半个明粉。

    宁远之战是1626*,明天启六*、后金天命十一*,正月,后金与**在宁远进行的作战。

    **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

    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

    1621*,明天启元*、后金天命六*,后金军继辽沈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山海关。

    当辽西重镇广宁失陷的消息传到京师,明廷大为震惊,上下一片慌乱,袁崇焕却很镇静,独自单骑出关巡阅形势,回来后抨击那种畏敌言行,并声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面对后金的凌厉攻势,明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主张退守山海关,而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则主张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得到前往山海关巡视的明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支持。

    不久,明廷任用孙承宗取代王在晋。

    1623*,明天启三*、后金天命八*九月,孙承宗命袁崇焕与副总兵满桂领兵*余驻防宁远。

    袁崇焕抓紧练兵屯田,按照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原则修建城堡,亲定规制,城高3丈2尺,雉高6尺,址广3丈,上广2丈4尺。

    宁远城建筑成,遂为屏障山海关的军事重镇。

    孙承宗和袁崇焕在辽东花了很大力气,苦心经营,才把岌岌可危的局面开始扭转过来。

    1625*,明天启五*、后金天命十*夏,孙承宗采纳袁崇焕建议,派兵据守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城,将辽西防线向前推进200里,使宁远亦有所屏障。

    十月,明廷派阉党高第取代孙承宗。

    在原本的历史中,高第刚一上任就要把锦州、右屯等地的防御器械撤除,把守军全部赶进关里。

    袁崇焕坚决反对,高第不但不听袁崇焕的忠告,还打算进一步放弃宁远和前屯两座城堡。

    袁崇焕坚决表示:“我的官职是宁远道,我要死就死在这里,决不离开宁远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