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86 韦爵爷不同意合作】(第3/5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好生不谙事体。

    《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七*八月初九霍维华上疏让荫给袁崇焕,熹宗批复的时间是天启七*八月初九,而且霍维华还留了一点余地,即指责袁崇焕讲款,即议和之误,兵部右侍郎霍维华疏称“袁崇焕有升无荫,功高赏薄,乞以己荫让崇焕,以昭公道。”末点崇焕谈款之误,有旨切责。———《先拨志始》但之后,霍维华仍在被熹宗升赏工部尚薛凤翔题叙殿工。得旨:霍维华加一级,赏银三十两,紵丝二表里。

    天启七*八月十二吏部随覆大工加恩。得旨:霍维华、邵辅忠各加太子太保,照旧管事。

    天启七*八月十二霍维华一路加到了公保衔,太子太保。

    这说明要么是熹宗和魏公公脑子有问题,一路给下毒药的霍维华升到太子太保,兵部尚署掌部事,要么就是**论者脑子有问题!

    实际上,在天启七*十二月二十五日,即熹宗死后四个月,霍维华上奏过一封奏疏,丁卯十二月二十五日原任兵部尚霍维华疏略云:宁、锦之捷,内臣滥军功至六百余人,职俱置之关臣。又有请加封忠贤国公之疏,并下职部。内臣刘两以移促职具覆,职坚不之应。及该司以稿呈职,复有应封公爵以酬元勋之句。

    职叹曰:司官推祸,不得不参,职列大臣,何敢弁髦祖宗法制若此?

    随举笔云:爵官五等,非职部所敢研拟等语,而忠贤已怒矣。疏上,而忠贤又诎抚臣袁崇焕之级,而削其世荫。

    职遂语科臣许可征曰:长安中目不见虏之人,累累加级荫子,抚臣身家性命在彼觌面虏者,何反禁塞应得之恩典?本部职掌安然,何颜以对天下士大夫,而服边疆命战死之心哉?遂具疏争之,且愿以职之级与荫让之。忠贤遂大怒,面诟职于大工之次,又诟职于问安之日,而职毫不为之屈也。谓封疆之事,本部职掌,揆之旧例,酌之今功,不得不争。且本部在内,无功有荫,抚臣在外,有功无荫,不敢不让。是时,忠贤方居功于内,职疏乃居功于外,疏中又不及厂臣一字,是以恨职入骨。职揣知其意,为职不覆封公之疏,而怒不专为崇焕之荫而发也。

    又正色以视魏良卿曰:五等之爵,即开国元勋,不过几人。目今只有擒得奴酋,复得辽东者,方可以当封拜之命,其余俱不足言功。本部何敢禀复而重怒乎?此语入,而忠贤又大怒。举朝诸臣问安于干清门,礼毕,内监**贞者,先发一言曰:如今外面有人说闲话。

    忠贤大言曰:外面有人说我无功,说这些恩典,俱不该及我,我如今俱不受了。

    诸臣错愕相顾,谓:此语为谁而发?

    应之曰,为职耳。

    忠贤遂攘臂向职,势同狼虎,语不择音,信口诬蔑,恨不杀崇焕与职而后快焉。诸臣面面相觑失色,职遂拂袖而至西角门,谓阁臣曰:职即欲具疏乞休矣。观此光景,恐有性命之忧,若止于削夺,愿即相成,无多一言,以重其祸。

    次日,忽宣职于会极门,付职圣谕一道。职捧出,沿路思之,必为封疆上一件重大难行之事,故付职以重职罪耳。开读之,则欲加恩客氏也。时传闻客氏亦欲封其子一伯爵,司官惶惑,问职:何以具覆?

    职曰:既有圣谕特下,不得不覆,拟一锦衣指挥可也。

    疏上,而忠贤愈益大怒,意盖谓职慑于三次面诟之威,必当唯命是从,不意职之惯执如故也。遂复诟辱职于干清门。职遂杜门辞印,以待交代。

    而忠贤使逻卒数人,日夜遶职之寓,使腹役二名,查职部已行之事。幸职署印不过二十余日,摭拾无所得力焉。职数*来以上之章疏,捏作事科,汇成一单,于看工之日,出诸袖中,以东阁臣及部院诸臣,欲先拿职家人长班拷问,捏勒首词而后及职。

    阁臣云:他已欲就去矣。此何等时,而且作此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