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47 黑暗的时代】(第3/4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哪个下属敢造他的反。

    朱元璋真正统一全国时已经50多岁了,以古代的寿命来说,不可能不考虑接班的问题,诛杀功臣的意愿才会非常强烈。

    所以李世民的唐朝和朱元璋的明朝从一开始格局就不同,李世民完全可以信任自己手下的功臣们,继续去厮杀去征战,强大的陇西军事集团持续闪耀在七世纪的天空。

    后人引起为傲的超级大唐,大部分功业正是在这个集团闪耀的时候拿下来的。

    可是,李治不是李世民,他没有统一天下的威望在手,李世民的忠实干将,对他来说反而是威胁皇权的负担。

    这个集团也不可能一步拿掉,只能边用边防,慢慢清除。

    武则天因为出身相对低微,所以李治坚决废掉出身大族的王氏,立武氏为后,一方面是打支持王氏的长孙无忌们的脸,另一面则是向依然强大的士族大家宣战。

    李治不仅仅是垂涎于武则天的美貌,在陇西集团、世家大族面前,他们是真正的盟友,真正共患难的夫妻。

    所以李治,心知武则天的权力欲之旺盛,然而直到去世,也没有把她拿掉。

    而武则天,哪怕养了一堆男宠,哪怕真的篡了李家的帝位,直到去世也还是要求与李治合葬。

    因为,她的心永远只属于自己的丈夫,也感谢自己的丈夫给了自己名扬千古的机遇。

    共同作战多年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绝不是两句甜言蜜语,两个年轻帅哥就能及的。

    在还政李家之后,她自认为没有愧对李治,所以选择了长眠在李治的身边。

    历经高宗,武后时代对陇西集团和依然存在的世家大族,长达半个世纪的清洗。

    从武则天时代起,普通人终于可以正式出入朝堂,而狄仁杰、姚崇等人则吹响了平民治理国家的冲锋号。

    但世家大族并没有彻底消失,相反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与新兴军事集团,也就是割据的军阀一起,继续缠绕着大唐的筋骨。

    历经200多年的斗争沉浮,宋代才终于完成了平民治理国家的历史使命,士族豪族被彻底扫出历史舞台的中央。

    而到了宋朝,以文制武众所周知,关键是,有鉴于前代的教训,国家权力是不能再由那些士族、宦官、武人插手了,那选项便只剩下科举文人。

    生文弱,而且权力不可世袭,皇位的安全性无疑大大提高了。

    天下只有帝王能世袭,还有什么家族能威胁到帝王的利益。

    于是从北宋开始,国家成了读人,也就是士大夫的国家,而宋明两代风气普遍趋于保守,扩张乏力。

    明朝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时代是例外,因为他们的皇位是从战场血雨腥风中打下来的,没有人能制约得了他们做决定。

    正是由于这样的时代背景,雄心勃勃的宋神宗反而成了时代的异类,和王安石富国强兵的努力终究石沉大海,郁郁而逝。

    他前任平淡如水的仁宗反而成了千古仁君,备受称赞。

    明宪宗强行压下大臣的反对,力排众议,方保得王越诸人东征西讨保卫疆土,没想到的是,被塑造成明君形象的,却是他作为平平的儿子。

    力图进取的宪宗和王越,一如前朝的神宗与王公,没有人理解他们的作为,乃至多有诋毁。王越被弹劾时,满朝文武无人求情,宪宗更是被说成了只知依赖万妃的巨婴。

    王安石更甚,大半个明代都在说他是毁灭王朝的罪魁祸首,不可原谅的“妖人”。

    所幸,王越的志向,当世有一人能理解,他的生涯更是一些人心中永恒的丰碑。

    汉的周边环境跟唐不一样,明跟汉唐更是天差地别。

    汉的时代在东北亚方向有大敌么,没有,在西北方向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