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922 军事艺术巨匠】(第3/5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后三百年,**就一直和蒙古纠缠不休。

    为了蒙古,**又是重修早已废弃不用的万里长城,又是在北方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

    **开国皇帝朱元璋连续八次打击蒙古,朱棣连续五次打击蒙古。

    到明英宗的时候,蒙古南下,还差点把**搞成了第二个南宋。

    但是在清朝的时候,蒙古与清朝的关系却一直处理得非常好。

    清朝基本上没有为了蒙古,在军事上耗费过太多力气的时候。

    而且,清朝基本上也没有和蒙古发生过什么战争。

    除了西北的噶尔丹,噶尔丹最终也被康熙搞定。

    韦爵爷认真想过,清朝究竟用什么办法,顺利地解决了蒙古问题。

    这个办法就是“联姻”,或者也可以说叫做“和亲”。

    从努尔哈赤开始,努尔哈赤为了稳定大后方,集中力量攻打**,纳娶蒙古各部的公主为妻。

    到了***的时候,***在纳娶蒙古女子问题上,花了更大的精力。

    他的嫔妃中,有半数是蒙古王公贵族女子。

    不仅如此,清朝皇室还把皇室公主远嫁蒙古王公贵族。

    后来还因此形成了制度,几乎所有的清朝公主,都要嫁到蒙古草原。

    因为这种方式,蒙古和清朝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血缘关系,满蒙亲如一家,也得到彻底的完善和落实,清朝也因此轻松搞定了蒙古的问题。

    既然清朝可以采用“和亲”的方式,轻松搞定蒙古问题。

    **为什么却不这么做呢?

    虽然说清朝是后面出现的朝代,**学不来。

    但是,在**之前,其实已经出现过以“和亲”的方式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的政策,**为什么不采用?

    韦爵爷认为,**之所以不采用“和亲”的政策处理北方少数民族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通过血亲维系起来的两国关系,常常会因为嫁到别国的公主出现变故,因此两国重新交恶。

    二是**耻于这种“和亲”的行为。

    汉民族在历史上把自己放在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对“和亲”一事,其实一直是非常抵触的。

    所以,大明王朝只能采用强硬的手段对待蒙古。

    永乐皇帝朱棣甚至为此沾沾自喜地说,他大明王朝是历史上唯一“不和亲,不纳贡”的朝代。

    正因为如此,**不利用“和亲”解决边关问题。

    清朝没有**的那种心态。清朝是少数民族,他们和蒙古是处在同一水平上的。

    甚至,有很多时候,蒙古人在地位上,还能略高于清朝满族的。

    因为蒙古曾经统一过中国,这样,他们不仅仅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老大,而且还具有皇家的血统。

    因此,满族和蒙古人“和亲”,绝对没有下嫁的味道,反而是高攀。

    清朝满族的这种心态,就让他们没有把公主嫁到蒙古,看成是一种耻辱。

    清朝持续不断地“和亲”。

    而不是有一拨,又停一阵不搞的。

    几乎成了定型的制度,一直在搞。

    **之前的汉人王朝的“和亲”,都是非常“吝啬”的。

    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采用“和亲”的方式。

    一是实在打不赢北方少数民族。

    二是北方少数民族反复求娶,没有那么多的公主。

    这样一来,汉人嫁到北方少数民族去的姻亲就不多。

    通过血亲维系起来的关系,一旦血亲淡了,关系就可能破裂。

    正因为嫁得少,关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