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620 回到韦家庄】(第3/4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粮食,所以把北直隶和南直隶的主要粮商都集中到了山海关。本来按照道理,粮食的数量太大,远远超出了辽西能够消化的物量,价格会下降一些的。那些个粮商也在观望咱们与建奴作战的结果。现在建奴被咱们赶出了辽南,所有的消息都向着咱们,除非他们将粮食都拉回关内,否则就必须降价出售啊。所以,不必太着急。”吴雪霞道:“对了,还有一点,咱们在北直隶和山东的各处天地会分号,不是也在大量收购民间的粮食吗?不管咱们自己能否凑集足够的粮食,总归会给那些粮商造成很大压力。若是他们要运粮食回关内,一来一回,他们损失的银子将更多了。”

    “没有错,话是这么说。可南直隶和北直隶的粮商若是故意联合起来跟我们过不去,我们怎么应对?”韦宝问道。

    “不会的吧?这么多条件都是对咱们有利的啊,他们还会将粮食都拉回关内?银子没赚到,还倒贴两头的路费,谁会这么傻?”吴雪霞道。

    “这不是傻。”韦宝笑道:“这是团结!他们就是要通过联手挤兑,迫使我们买他们的粮食,而且是以高价购买。现在做建材行业的都越来越狡猾。更何况这些粮商。”

    “那怎么办?要怎么对付他们?”吴雪霞着急的问道。

    “回去再说吧,我暂时也没有想好。”韦宝收了笑容。

    几个月之前,韦家庄取得了秋收的大丰收。

    但相比于新增的四百万人口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韦家庄地盘小,又到处只是出于初步开垦阶段,短时间内是收不到多少粮食的。

    而辽南这种地方,长期荒芜,绝大部分都是刚刚开垦的荒地,别说今年,就是到了明年秋收的时候,能保持自给自足,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若不是这回夺取了朝鲜一帮两班大臣,以及京畿道和黄海道的大地主们的产业,夺得了不少粮食,辽南的四百万辽民,将脸最基础的一天一顿饭的粮食都满足不了。

    可是,这些都治标不治本。

    要想让手里不再缺粮,得保证辽南和朝鲜京畿道和黄海道能自给自足。

    这最起码还得等上个大半年,到今年秋收才能见分晓。

    可是这大半年要怎么过?韦总裁手头的粮食又再次即将告罄。

    韦总裁从重生穿越以来,似乎每天都要面临巨大的粮食压力,从来没有一天好转过。

    家里没有余粮,走路都会感到窒息。

    明末人口并不只是1亿,更不只是户籍上的六千多万。有研究认为明末人口达到了1.5亿,甚至2亿。其次,明末的饥荒问题很大程度上并不比清末更严重。清末一个丁戊奇荒就比明末陕西饥荒更加严重。丁戊奇荒,从1876年到1879午,整整持续四年;囊括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五省,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川北;上亿人受灾,至少1千万人饿死。但是却没有引发一起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

    明末饥荒之所以演变成大规模的民变和农民起义,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政府其备荒和救荒政策的破产,所导致的赈灾不利,流民不能有效安置就食,民众无法自救和被救,只能造反。还有明政府财政上的破产,导致明军镇压不利,农民起义无法被有效压制,最后势成席卷之势。

    明末饥荒这么严重,主要是由于天灾和人祸双重原因导致。

    而且明朝的政治制度诞生之初就隐藏了几个大炸弹。

    一是朱明子孙的俸禄问题,二是宗室和士族的税收问题。

    朱元璋是个苦出身天下大乱父母死于非命,自己为了活命当了和尚,后来连和尚都当不了,风餐露宿别人能给口剩的白菜梆子都如获至宝早年的经历给了他重大的心理阴影,所以他后来如此的冷血,对于昔日的同袍,功臣说杀就杀,对于官员们也是稍有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