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482 震撼洋人传教士的军用望远镜】(第3/7页)  明鹿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便完成对所观察目标的调整。

    因为望远镜光路设计具有动态自动聚焦功能,因此当望远镜清晰度调整好之后,再次观察距离不同的目标时不需重新调焦。

    流入我国的第一具望远镜就是刚才韦宝见识过的,由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携带入京的。

    汤若望和李祖白两人不但共同翻译了《远镜说》一,把西方望远镜的制作方法介绍到中国,汤若望还带了欧洲这个时候最先进的望远镜。

    今天观测月食,李祖白也在场。

    不过,韦宝在看过他们的望远镜之后,便不由生出一些轻视之感,实在与自己在现代的学生时代做的物理小手工作业的水平差不多,甚至因为反射镜的质量关系,水平还不如现代的小手工作业。

    不但洋人有了望远镜,其实大明这个时期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望远镜。

    中国民间较早独立制造望远镜,见诸记载的是明末苏州人孙云球。

    据《吴县志》载,登上虎丘用孙云球自制的“千里镜”试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诸峰,峻赠苍翠万,象毕见。”

    中国最早将望远镜用于军事的则是明末苏州人薄珏,“崇祯中,流寇犯安庆,巡抚张国维令珏造铜炮,设千里镜视敌远近,所当者辄糜烂。”薄珏创造性地把望远镜放置在自制的火炮上提高了射击精度。

    战争的确是最能提升科技的!有绝对的催化作用!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大的战争,都是科技的一次超级大飞跃!

    韦宝在现代看了很多络小说,都是主角到古代或者近代,就开始造枪造炮,然后大发神威。

    好像造枪造炮很容易一样。

    先不说造枪造炮得有合格的钢铁工业,就说不管枪炮本身的质量,绝大部分小说也会忽略望远镜的作用!

    步枪还说的过去,有个物理瞄准,然后各个战士都是鹰眼,天赋极高,打的准也说的过去。

    炮兵就绝对无法靠目测瞄准了,至少是一公里以上的距离,用眼睛怎么瞄准?必须准确的用望远镜测量出距离和角度,要做到误差不超过一米才行!

    测量的距离误差不超过一米,等到实际打出来的误差,能保持在五米范围之内,那都已经是神射手了!

    国产抗日神剧,动辄一枪800米爆头,手榴弹打飞机,手榴弹炸坦克,手撕鬼子,裤裆藏雷,那都是来搞笑的。

    古代和近代,望远镜演变了上百次的发展过程就不说了,光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望远镜,还多是引进苏联、捷克和民主德国的。

    60年代初,我国的望远镜也同其他武器装备一样,走自行设计生产的道路,我国自行生产了62式15×50望远镜。这3种国产军用望远镜与众不同的是棱室前护盖上装有固定的干燥器,特别是62式8倍观察望远镜的左物镜后焦面装有一个感光屏,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红外光源的影像即可观察到敌方使用红外夜视器材的情况。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采用先进技术,又为部队设计生产了GG88-212型12倍及Y/GG95-7型7倍望远镜。

    这两种望远镜除密封性能好、光力强之外,还在测量分划中增加了视距曲线,可迅速读出目标的概略距离。

    韦宝现在拿的这款是95式望远镜,并不是最先进的,否则也不会被镇远舰这种舰艇上的指挥员使用。

    但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这已经类似于天外来的东西!

    95式望远镜最大改进还是采用了高密封技术,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水性能,其配有一只非常漂亮的牛皮背包。

    95式望远镜在测距方式上首次采用了新的测距曲线,可以直接读出距离。各方面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